新疆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第三轮专业教学改革
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专业
调
研
报
告
二〇二〇年四月二十八日
一、调研的基本情况
1.调研目的
为了提高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根据课题组计划,调研团队就行业企业发展趋势、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专业人才需求量、就业岗位及岗位取证、技能掌握程度、专业知识结构、学生综合素质等方面进行了调研,课题组调查重点面向疆内建筑行业、机电行业的企业。
本次调研的主要目的是:
(1)了解建筑企业、机电生产企业、使用机电设备的各类企、事业单位现状及发展规划;
(2)全面深入地认识企业对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确定人才培养目标,以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和岗位职业素质教育为主线来重构教学体系,遴选教学内容,形成新的人才培养方案;
(3)探索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进一步推进校企资源共享及教学体系的建设,形成以基本实践能力与操作技能、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与技能、综合实践能力与技能的有机结合。
(4)了解岗位需求,征求对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专业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设置的意见,将企业的生产施工环境和资源充分融入教学设计,使教学内容与岗位实际工作紧密结合。确定岗位所需证书,对应的“X”。
(5)了解我院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技术专业往届毕业生在工作单位的表现及用人单位对他们岗位能力评价,确定综合能力对就业和岗位发展的作用。
(6)了解各地工程建设情况,加强学院与行业、企事业单位的合作,寻求校企合作方式及途径,加强校企合作力度。
2.调研时间及地点
2020年1月--2020年4月之间开展了专业调研活动,调研地点在重点在乌昌地区,利用网络通过文献、电话、调查问卷等形式,对新疆其他省市以及疆外的省市企业、内地高职院校的机电专业改革情况进行调查。
调查对象
为保证调研数据的全面性,所选取的被调研对象,以建筑行业和机电行业与本专业关联度较大的企业为主,选取调研的对象主要是企业领导、人力资源部门领导、部门经理(项目经理)、一线技术主管(车间主任或技术主管)以及高职毕业生;内地的调研主要集中在开设有本专业的国家示范性院校和骨干院校。
调研方式
调研的方式主要是通过网络文献资料收集分析、发放网络问卷、下企业访谈、电话访谈等多种方式来进行调查,通过电话对新疆统一企业食品有限公司、新疆神洲汇和重工有限公司、乌鲁木齐恒信民生建筑安装有限公司、新疆北方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等机电生产企业和建筑企业进行了调研,在乌鲁木齐地区与新疆城建有限股份公司、新疆法思得电力有限公司面对面访谈做深入调研。
通过调查问卷形式对毕业生进行了调研,为保证调研结果的真实性,调研人员没有给被调研对象任何有倾向性的意见或提示。
调查问卷共设计了16个问题,主要调查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1)被调研企业的现状以及对招聘毕业生的需求。
(2)被调研企业中本专业毕业生的使用情况,包括毕业生在该单位中的作用、从事的岗位、毕业生所学专业是否能够满足单位需求、毕业生存在的问题等。
(3)被调研单位对本专业高职毕业生知识、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要求,发现目前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听取企业专家、工程技术人员和毕业生对本专业的课程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调查问卷所涉及的问题,有助于深入了解本专业面向的职业岗位群所需要的能力要求,为优化课程资源,提高毕业生培养质量,满足企业的人才需求打下基础。
企业的访谈(电话、网络或面谈)以行业企业的发展趋势、专业对应企业的就业岗位群、岗位证书需求等方面为重点内容。了解企业行业的发展趋势及就业岗位群为学院专业人才培养定向提供依据,使学院培养的学生能尽快适应企业发展的需求。
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专业人才需求背景分析
行业企业对本专业人才需求情况分析
结合学院情况及本专业的特点,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时,定向于建筑行业和机电行业两大行业。
1、行业企业现状及发展状况
2019 年上半年,全国建筑业企业(指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不含劳务分包建筑业企业,下同)完成建筑业总产值 101616.12亿元,同比增长7.20%;截至2019年6月底,全国有施工活动的建筑业企业 92733个,同比增长 7.84% ;从业人数 4309.83 万人。从各地区建筑业总产值增长情况看,有27个地区的建筑业总产值较上年同期有不同幅度的增长。其中,广东、新疆、北京的增幅均超过15%。而机械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基础性和战略性产业,《中国制造2025》是全面提升中国制造业发展质量和水平的重大战略部署。建筑行业和机械工业是我国两大支柱型行业。
国家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纲领---"中国制造2025"和“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促进了新疆的经济发展,新疆有较大人才需求,但是在企业用人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一方面新疆的经济发展相比内地许多地区有很大差距,许多技术人才流失较快,而南北疆发展不均衡,也使部分地区企业技术人员缺口较大;二、在管理人员中,既无学历也无职称的人员仍占有较大比例,专门人才年龄断层、老化现象依然存在,与内地同行业(建筑业和机电行业)相比,队伍素质偏低,特别是一线管理技术人员,这成为当前制约新疆经济发展及本地各行业发展的根本因素。
2、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专业人才需求状况分析
无论是建筑行业还是机电行业,其传统生产工艺和模式都在逐渐减少,而对传统基础设施的数字化改造、新型升级产业(如特高压、城市轨道交通、地下空间建设等),向着智能化、数字化发展。建筑行业智能建筑、数字建筑、装配式建筑涌现,互联网+制造也将制造业推动走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制造,最终将走向智能制造。产业结构的变化,产业技术人才重要培养基地---职业院校的教育观念,将从传统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定位随着行业和企业的需求变化而变化,以更好的适应行业和企业发展的需求。
无论建筑行业还是机电生产企业的变化和发展趋势,都指出机电设备维修管理人员结构发生变化,岗位能力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作为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专业作为建筑业、机电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符合这一发展趋势,培养出大量符合市场需要的高技能人才,以满足行业企业快速发展的需要。(岗位能力分析见表1)
表1 岗位能力分析 |
序号 |
职业岗位 |
对应的主要工作任务 |
工作所需技能 |
知识能力 |
专业能力 |
素质能力 |
1 |
机电产品维护修理工、技术员 |
常用机电产品日常维护、常见故障的修理和排除 |
(1)掌握常用机电设备工作原理、故障诊断技术、维修技术。(2)掌握常用维修工具的使用(3)掌握机电设备的电气控制原理(4)掌握机电设备自动化控制理论 |
(1)常用检测仪器使用的能力(2)常用维修工具使用的能力(3)对机械电气原理进行分析的能力(4)对常见机械及电气故障分析的能力 |
(1)工作认真负责,有工作责任心。(2)具有团队意识及奉献精神。(3)严谨的一丝不苟的精神。 |
2 |
机电产品销售员或售后服务技术员 |
常用机电产品销售技巧等基本知识,及售后服务 |
(1)掌握常用机电设备工作原理、故障诊断技术、维修技术。(2)掌握机电设备的电气控制原理 |
(1)常用机电设备的价格、市场变化判断能力。(2)常用机电加式设备操作的能力(3)对常生产工艺分析的能力(4)具有现场调试的能力 |
(1)能够较好地处理客户关系。(2)具有团队意识及奉献精神。(3)具有良好的纪律观和社会责任意识(4)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和良好的沟通能力。 |
3 |
施工单位施工、安全、装配、管理的技术人员 |
通用机电设备操作、维护和管理;零部件拆装。 |
(1)掌握常用机电设备工作原理、故障诊断技术、维修技术。(2)掌握通用机电设备的使用(3)掌握机电设备的电气控制原理(4)掌握工程图识读的能力(5)掌握零部件测量、拆装的技术。 |
(1)具备识图能力(2)常用机电加式设备操作的能力(3)零部件拆装的能力(4)具有现场调试的能力 |
(1)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2)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和良好的沟通能力。(3)严谨的一丝不苟的精神。(4)良好的学习能力 |
4 |
机电产品维护修理装调工、运行管理的技术人员等 |
机电设备操作工、维护修理工、运行管理的技术人员等 |
(1)掌握常用机电设备工作原理、故障诊断技术、维修技术。(2)掌握常用维修工具的使用(3)掌握机电设备的操作(4)掌握机电设备自动化控制理论 |
(1)常用检测仪器使用的能力(2)常用维修工具使用的能力(3)对机械电气原理进行分析的能力(4)对常见机械及电气故障分析的能力(5)通用机电设备操作的能力 |
(1)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2)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和良好的沟通能力。(3)严谨的一丝不苟的精神。(4)良好的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
本专业国内外现状与发展趋势
1、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分析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职业教育重要性更加凸显出来,国内外政府都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形成典型模式有德国双元制,英国的“三明治课程制”,澳大利亚的“TAFE系统”,新加坡的“教学工厂制”,美国以市场为导向,引进竞争机制,紧密结合本专业的生产和工作实际,将学习和应用结合,立足于基本技能和应变能力的培养。这些职业教育的办学模式各具特色,在职业教育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和经验,总体上来说国外的职业教育是向着与普通教育的综合化、考核体系标准化、层次高移化的趋势发展。
我国现阶段已初步形成职业教育体系,人才培养模式基本明确,发展规模逐渐壮大。对职业教育颁发的政策分别有《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教“二十条”》、《建设产教融合型企业实施办法》、《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方案(2019—2021 年)》、《关于教育支持社会服务产业发展,提高紧缺人才培养培训质量的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等。立足中国国情提出的“1+X”证书制度试点、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建设等是推进学习成果认证积累转换,探索构建国家资历框架的积极探索。
2、其他高职院校及专家学者的研究借鉴
结合国家“十二五规划”,各省市均发布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5--2020)》,许多高职院校开展了教学改革,对专业的建设与发展做出新的规划。国内许多专家和教育学者对机械类各专业的职业教育的改革也进行了探讨和研究,一些高职院校走在了前面,如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淄博职业学院、常州职业技术学院等多所高职院校,结合地区特色和学院专业特点对专业建设、知识体系的转化、教学模式等进行了改革。如机械类专业五大能力均衡发展教学改革初探(2014),“中国制造2025”与高职机电类专业人才培养机制探索(2016),高职类机电类专业校企合作教学模式分析(2017),制造业转型升级背景下高职机电类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2017),广西高职机电类专业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与改革对策(2018),机电类专业推进产教整合的实践与探索(2018),应用型机电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与改革(2019)。这些高职院校、专家学者及老师们在机械类专业,特别是机电专业人才培养机制,校企合作、产教整合的实践教学模式,学分制和学徒制教学等方面的探索、践行提供了诸多的宝贵建议和经验。
调研结果及分析
(一)调查问卷的结果及分析
网络调查问卷收到87份,其中本校毕业生共62份,其他企业人员填写25份。均为有效答卷。
1、调查对象所在地区
被调查的学生及企业人员所在地区统计分析见图1。
图1 调查对象所在地区分布图
分析统计显示,毕业生毕业之后大部分毕业都选择在疆内进行工作,疆内大部分集中于乌鲁木齐昌吉一带,新疆其他地区广泛分布毕业生,南疆地区分布人数较少,疆外省市持平,分析表明,毕业生毕业之后工作地点大部分会选择在疆内,少部分人会选择疆外。
2、工作年限
调查对象的工作年限统计见表2。
表2 调查对象工作年限统计表
选项 |
小计 |
比例 |
1年以内 |
35 |
40.23% |
1-5年 |
28 |
32.18% |
6-10年 |
15 |
17.24% |
10年以上 |
9 |
10.34% |
本题有效填写人次 |
87 |
|
毕业学生生在毕业后工作年限大部分集中在10年以内,其中5年以内占大部分比例,在本专业行业内超过10年以上的所占比例较小,分析表明,毕业大部分学生在毕业后长时间从事本专业工作的人数较少,选择与本专业无关的工作。
3、调查对象的工作岗位分布
工作岗位统计分析见图2
图2 工作岗位分布图
数据显示毕业学生在毕业后从事的工作岗位主要有一线技术人员、技术管理人员、行政管理人员,以及其他工作岗位,一线技术人员、技术管理人员、行政管理人员三者所占比例与以及其他工作岗位所占比例相差不大,各占总数的一半,分析表明:被调研毕业学生在毕业后从事的工作岗位不再局限于专业技术岗位,可向多种岗位发展。
4、毕业学生工作岗位与专业相关性
被调研毕业学生生现在的工作岗位与专业相关性如图3所示
图3 毕业学生工作岗位与专业的相关性
调查显示,学生毕业后工作岗位与学校学习的专业一致的相关性不高,相近性程度较高,一半的毕业生毕业后所从事工作岗位与本专业相关性无关,分析表明,随着社会与行业的逐渐发展,学生毕业后从事工作岗位向多元化方向发展,毕业后不再局限于与本专业,与本专业相关或相近的岗位就业率更高。
5、毕业学生工作中掌握的职业道德素质
毕业学生工作中应掌握的职业道德素质统计图如图4所示
图4 毕业学生生工作中应掌握的职业道德素质
调查显示,随着社会及行业的不断变化,对于毕业学生生职业道德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团队合作精神、吃苦耐劳、敬业精神、踏实肯干、遵纪守规被企业看做是毕业生在工作中应具有的主要的职业道德素质,企业认为,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是衡量员工主要方面,其次才是专业知识的要求。因为个人的知识可以短时弥补,而团队合作精神、吃苦耐劳、敬业精神、踏实肯干、遵纪守规须通过长时间才能养成,短时间不可能达到要求。因此,学校在专业教育的同时,必须加强职业道德素质教育。
6、毕业学生获得岗位证书或资格证书对就业及在企业的发展的作用
毕业学生获得证书对就业及在企业的发展的作用如图5所示
图5 毕业学生获得证书对就业及在企业的发展的作用
调查显示,随着社会及行业的分工越来越明确,获得岗位证书或资格证书对就业及个人在企业发展所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学校专业的培养应当设置合理证书,而“X”证书的设置更是符合企业需求的培养模式,并能拓宽学生就业面。重视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取得岗位证书或资格证书,使学生的专业能力得到提升,也为企业的发展和学生的职业生涯打下良好的基础。
7、毕业学生应掌握的基本能力
毕业学生应掌握的基本能力如图6所示。
图6 毕业学生应掌握的基本能力
调查数据表明,被调研企业对社会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自我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必要的组织管理能力等方面比较看重。企业认为,合格的毕业生除了拥有专业的能力之外,还应具备社会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各方面的能力,从单一的专业能力养成,想全方位的综合能力发展。因此,学生在培养专业能力的同时,必须加强其它综合能力的养成。
8、毕业学生基础文化素养在工作中的作用
毕业学生基础文化素养在工作中的作用如图7所示。
图7 毕业学生基础文化素养在工作中的作用
调查表明,有必要在专业教育的同时,改进社会人文学科方面的课程教学,改变其与专业课程脱节的状况。因为学生专业素养的引领和培养,仅仅依靠认识实习和专业课程的学习是不够的,应结合基础文化素养进行。例如,可将建筑工程有关法律法规内容和工程建设案例的学习穿插在法律课程的讲解中;针对毕业生大部分工作在施工现场的特点,可以在体育课程教学中,选择一些学生感兴趣且培养学生适应施工现场的训练项目,譬如爬高、应急救援等;应用文写作课程增加一些如监理报告书写、建筑工程资料归档等与所学专业相关的内容等等。通过专业教学和基础文化素养共同培养,毕业生的专业素养应能达到较好的程度。
9、毕业学生必备的基础知识及技能
毕业学生必备的基础知识及技能如图8所示。
图8 毕业学生必备的基础知识及技能
调查表明,本专业毕业生识图能力、维修技能、设备安装基本技能、专业新发展拓展知识等、测量知识、检测技能、钳工基本操作技能是本专业毕业学生应当具备的知识和技能,其中识图能力和维修技能是本专业需求达70.37%,这两项技能也是本专业最基础技能,这表明本专业在设置课程时应当专注于学生主要专业基础能力的培养,再根据企业需求做出相应的调整。
10、科技发展对机电专业影响度
科技发展产生的新技术新知识对机电专业影响如图9所示。
图9 科技发展对机电专业影响
调查表明,科技发展对机电专业影响较大,影响较大的智能化、自动化、工业机器人的应用、自动控制、新管理理念方法等,新技术正在逐步传统改变机电行业。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发展较快,不断有新技术、新工艺应用到工程实践中,而教材更新速度较慢,造成理论和实际脱节,一些学生到企业后不能立即胜任工作。被调研企业认为,专业课教师应能积极参加现场一线的指导工作,以具备很强的实践经验,并及时了解建筑行业的新知识和新动态,将最实用的知识教给学生,在教学中教师不能完全依靠教材,而是应根据工程实际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充分利用网络和多媒体教学手段或者是现场教学,使毕业生的专业知识与企业需求相吻合。
11、企业对机电专业人才的需求
企业对机电专业人才的需求如图10所示
图10 企业对机电专业人才的需求
调查企业主要面向建筑行业、机电生产企业和使用机电设备的企业,调查显示,这几类企业对机电专业毕业生的需求仍然较大,本专业的设置符合市场需求,专业发展的空间巨大。企业认为,当前机电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缺口较大,高职机电设备管理专业人才既要有一定的理论知识,还要有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机电设备运行与管理专业应继续发展,不断调整自身发展方向,以符合企业需求。
12、企业对岗位证书的需求
调查中的毕业生62人,反馈回47份答卷中均表示岗位证书对就业和岗位定位和发展起着很大的作用。需要建筑行业证书,以八大员证书及建造师注册类证书的为21人,占44.7%,机电生产企业及使用机电设备企业的人员所需要的电工证、焊工证及其他工种上岗证书为33人,占70.2%,其中有36.2%的表示以上证书企业均有需要。
企业访谈调研结果及分析
通过电话、QQ、微信及面对面的方式与建筑行业、机电生产企业、使用机电设备企业的企业领导、人事主管、技术主管(高级工程师、工程师)等企业人员进行信息交流,交流内容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了解行业的近年来发展趋势和企业的发展变化;学校学生进入企业后能从事的工作或岗位(到企业的学生具体能干什么);在企业中(被认可或需求的)取的岗位证书或资格证书;前企业设备运行管理的方式及方法(有无采用管理软件)等。
企业使用设备和生产设备的安全性能提升、自动化程度提升,并向规模化、自动化、智能化方向发展。企业在发展中更加注重关键技术岗位人才的养成。
无论生产企业还是设备使用企业(含建筑企业),设备的维修保障对企业设备的正常运行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维修保障是战斗力更是再生战斗力,企业需要维修管理人员的储备,而高职院校培养的专业理论与实践能力相结合的应用型技术人才,更是企业强有力的储备力量。
企业需要学生具备基本的上岗证,建筑行业主要八大员证,生产企业和设备使用单位主要需要一些相关岗位的上岗证,如电工证、焊工证等特种工证。
企业给学院提出了一些好的意见和建议:
1、高水平电气设备检修故障排除人员稀缺,建议学院注重控制方向的技术人才培养,在学院建模拟实训场所,提升各种常用电气设备故障排除演练,提高学生的对实际问题的应对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实力。
2、企业目前需要具备一定现场施工基础知识,能管理一线施工人员的一线技术管理人员,能有效与企业技术管理人员进行上通下达的技术沟通。学院应注重培养学生具备敬业精神,能吃苦耐劳,长期扎根企业,在企业人才的培养、储备、技术传帮带中,具有可持续发展性,有利于企业长远规划和个人的长期发展。
图11 下企业调研
通过多种形式深入访谈,企业的发展和企业对人才需求为学院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此次学院专业改革中人才培养目标准确定位、新知识新技术的应用、学生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的培养方面,提供了依据。
四、调研建议
在调研过程中与被调研单位的行政主管部门及企业管理人员进行了深入、认真地探讨,分析了当前建筑企业、机电生产企业和使用机电设备的其他企业对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就业面向、企业岗位,分析岗位能力,为后继人才培养方案的设定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实际数据支撑。对本专业培养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的要求,从中获得了很多有益的启示。通过对调研表的数据统计分析,对本课题的后续研究建议如下:
了解企业人才需求,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企业对本专业毕业生的需求增长较快。企业缺少具有实际工作经验的工程技术与管理人员,特别需求具有实际操作能力的毕业生,做为企业一线管理技术人员。因此,在专业教学中应突出学生工作协调与团队能力、学习能力、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被调研企业认为,随着机电设备新技术、新工艺的不断应用,企业员工只有具备持续学习的能力才能掌握新的施工技术,具备团队沟通协调能力才能保证项目按进度实施。
基于新的生产系统和工业模式,需要新的人才以及人才新的专业能力和社会能力。为了达到顺应新形势下的人才培养需求,应该突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对接产业,产教结合、科教融合,重建基于项目任务的教学内容。要注重基础学科的奠基教育,利用选修课的形式引导与鼓励学生进行跨学科选修,提高对专业前沿科学技术的学习,注重学生人文素养、职业道德等综合能力的提升,打造复合型人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工匠精神以及分析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
以机电行业企业及行业企业的岗位为基础,将教学与岗位资格证书或行业证书相融合,合理设置“1+X”证书(见表2),提高学生就业能力。
2、结合新疆地域特点,根据学院专业建设的要求和特色,依托建设行业,通过调研建筑企业对学生主要的证书有八大员,其中适合机电维修与管理的学生的证书有机械员、安装施工员、安全员。而机电生产企业或有机电设备运行和维护管理需求的企业,则侧重于电工等特殊工种的上岗证。同时企业希望加强校企合作,提高培养毕业生的质量。被调研企业需要复合型人才,既懂技术,又懂管理,会经济成本核算,懂国际承包工程惯例的技术管理人才,因此,应站在企业的角度培养人才,校企合作,充分利用企业资源。通过课堂进工地,实验室、实训室进企业,模拟现场进学校,实训基地共建,双师共建,学训同步等方式实现开放性、实践性和职业性的教学过程。通过在校外实训基地企业中参与生产实践,有助于学生熟练掌握生产技能,熟悉企业文化,培养爱岗敬业精神,增强毕业生的就业自信心。
表3 专业的就业面向及岗位证书 |
序号 |
就业范围 |
职业岗位 |
可发展岗位 |
证书 |
1 |
使用机电设备的各类企、事业单位 |
机电产品维护修理工、技术员 |
工程师、机电设备主管 |
电工证 |
2 |
机电设备销售部门 |
机电产品销售员或售后服务技术员 |
销售主管、售后服务工程师 |
|
3 |
建筑施工企业 |
施工单位施工、安全、装配、管理的技术人员 |
在安全、施工、装配、管理的技术主管 |
安装施工员、机械员、安全员 |
4 |
机电设备生产企业 |
机电设备操作工、维护修理工、运行管理的技术人员等 |
工程师、机电设备主管 |
电工证 |
打破传统机械维修和管理技术知识体系,根据现代化企业发展,融入新知识新技能,如智能检测技术、工业机器人、3D打印技术、装配式建筑等,使专业知识体系更好地适应企业需求,在多行业确定专业适应岗位,拓展学生就业范围,通过调查研究,做好校本教材各项工作,结合行业企业实际,开发适应行业企业,适合机械维修和管理专业特点的校企合作教材。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有针对性地引企入校,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建立深度校企合作的各种模式,使校企合作在规模上、等级上达到新的高度。
3、结合企业发展和岗位能力(见前面的表1),对照国家专业标准,为确定本专业人才培养的知识、能力、素质内涵,设置合理的课程体系提供有力支撑。
表4 岗位证书与专业课程对应 |
|
序号 |
证书 |
颁证机构 |
对应课程设置 |
国家专业标准(2019版) |
1 |
电工证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
电工与电子技术 PLC与电气控制 |
本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 |
2 |
安装施工员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建厅 |
机械设计 通用设备安装与维护 机电设备管理 |
本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 |
3 |
机械员 |
本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 |
4 |
安全员 |
企业希望提高毕业生的创新研究能力和职业操守水平。改革传统课堂单向教学模式,通过启发式教学、现场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学生通过积极参加校外实习基地工作训练,在掌握生产技能的同时,培养其发现问题,解决现场实际问题的能力。
与专业知识相比,企业更重视专业人才在工作态度、管理协调方面的能力。因此,应当在专业技术教育的同时,结合岗位实际,改革相关人文管理类课程的学习和实践,教育学生勇于奉献、吃苦耐劳,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思想素质。
重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的培养,科学地设置课程教学内容,理论联系实际,实施分阶段教育职业生涯教育贯穿大学培养的全过程。对不同阶段,教学内容要各有侧重,有针对性地进行职业生涯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4、毕业生希望得到人际交往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以及通过人文、体育、美学、专业拓展课程、社会实践锻炼等多种形式,融入专业知识教学中。
学校也可通过组织各类学生专业社团,加强专业引领与辅导,开展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专业技能活动,充分发挥“思政课堂”“课堂思政”“活动育人”的作用,从思想素养、职业素养、人文素养、专业素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能满足企业需求的良好综合素质的技术应用型人才。
结语
根据对建筑业、机械制造业和新疆经济发展的变化、行业的岗位结构调整、职业能力的需求等调研分析,目前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专业在相关行业和企业的一线技术管理人员相对匮乏,企业希望高职院校能加快发展,提高学生质量,以向企业输送高综合素质的专业应用型人才。
现代设备在建筑行业机械制造行业的各企业的应用,其高效、高能、连续作业性越来越强,一旦发生问题或出现故障,将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因此,企业对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专业的人员提出了较高的能力要求,而高职院校必须按照企业人才需求和职业岗位,调整专业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结构,重新确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人才培养的专业课程体系,培养出具有良好的综合素养,较高的职业能力,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应用型技能人才。
通过这次调研,对我们更好地把握专业发展方向、拓宽专业领域,促进专业建设是一种非常有效的途径和桥梁,对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专业办学思路、人才培养模式、招生就业等起到了一定积极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