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工院校工学一体化课堂 、课程、专业、院校建设标准(稿) 一、技工院校工学一体化课堂建设标准
一级指标 |
二级指标 |
三级指标 |
指标 类型 |
建设成果 |
指标描述 |
优秀 |
合格 |
A1.课堂 目标与内 容 |
B1.目标与 内容规范 性 |
C1. 目标的描述凸 显综合职业能力培 养特征,可测可评 |
A |
1.课程标准(校 本转化) 2.教学进度计划 3.教学活动方案 |
1.教学活动方案及其对应教学进度计划的目 标描述包含专业能力和通用能力 ,与课程目 标有清晰对应。 2.教学活动方案及其对应教学进度计划的目 标描述可测量可评价 ,与学情匹配度高。 |
1.学习任务目标在课程标准 (校本转化 )和教学进 度计划中有清晰的描述。 2.教学活动方案及其对应教学进度计划的目标描述 包含专业能力和通用能力 ,与课程目标有对应。 3.专业能力目标描述可测量可评价。 |
C2. 内容包括专业 能力和通用能力相 关的知识与技能 |
A |
1.课程标准(校 本转化) 2.教学进度计划 3.教学活动方案 |
学习任务内容包含了与专业能力 、通用能力 培养相一致的知识和技能 ,支撑课堂目标的 达成,且内容全面有深度。 |
学习任务内容和课堂学习内容包括专业能力和通用 能力相关的知识与技能。 |
C3. 目标和内容有 机融入思政元素 |
B |
1.课程标准(校 本转化) 2.教学活动方案 3.教学活动策划 |
思政元素契合专业和课程特点 ,且有机融入 在教学活动之中。 |
1.课程标准(校本转化 ) 中有清晰的课程思政目标 设计。 2.教学活动策划中有相应学习步骤体现思政目标与 内容的融入。 |
B2.目标与 内容逻辑 性 |
C4.课程 、 学 习任 务、课堂三级目标 和内容分解的逻辑 性强 |
A* |
1.课程标准(校 本转化) 2.教学进度计划 3.教学活动方案 |
1.课堂目标与内容匹配度高 ,每一条目标均 有相应的内容支撑。 2.内容的细化和分布与学习任务的情境 /完成 任务所需的知识和技能相契合 ,每个学习环 节的内容增量清晰。 |
1.从课程到学习任务 ,从学习任务到课堂 ,均能体 现有效的目标传递和内容分布。 2.从学习任务到课堂 , 目标传递和内容分布合理完 整,课堂目标总和不小于学习任务目标 ,课堂内容 总和不小于学习任务内容。 |
A2.资源 与环境 |
B3.资源/ 环境匹配 度 |
C5. 学习资源可包 含教材、工作页、 配套工作页的信息 页 、 数字化资源 等 , 资源选择合 理, 能支撑课堂学 习目标与内容 |
A* |
1.教学活动方案 2.学习任务资源 清单及样例 |
1.学习任务资源还至少包含配套工作页的信 息页在内的两种其他类型资源。 2.学习资源、资源形式和学习内容高度匹配 。 3.教学活动方案中可以体现出资源的灵活选 择与合理应用。 |
1.学习资源包含本学习任务对应的全套工作页 ,工 作页的引导问题描述清晰准确 ,有引导性。 2.学习任务资源清单及样例中列出的学习任务资源 可以支撑学习任务目标与内容。 3.教学活动方案中体现对工作页的有效应用 。 |
一级指标 |
二级指标 |
三级指标 |
指标 类型 |
建设成果 |
指标描述 |
优秀 |
合格 |
A2.资源 与环境 |
B3.资源/ 环境匹配 度 |
C6. 学习环境设计 与工作环境尽可能 一致, 学习环境能 体现工学一体教学 的特点, 布置、管 理制度体现企业元 素 |
B |
1.教学活动方案 2.工学一体化学 习工作站图文说 明 |
1.学习环境设计与工作环境尽可能一致 。 2.学习环境体现工学一体化教学的特点 ,具 备讲授、实践等分区。 3.工学一体化学习工作站管理制度与企业相 应管理制度有效对接。 |
1.学习环境设计能够满足本学习任务工作与学习的 基本需求。 2.工学一体化学习工作站有规范的管理制度 。 |
B4.应用有 效性 |
C7. 资源的应用能 有效促进学生自主 学习 |
A* |
1.课堂教学实录 2.工作页样例 3.教学活动方案 |
1.工作页及各类学习资源的应用匹配行动导 向的教学理念,有效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2.自主学习活动有明确的学习输入性资源和 对应的学习成果产生。 |
1.学习任务资源清单中的资源在课堂教学中有所应 用。 2.工作页的应用能满足学生的自主学习需要 。 |
C8.环境设计与教 学组织巧妙结合, 满足全体学生学习 需要 |
B |
1.教学活动方案 2.工学一体化学 习工作站图文说 明 3.课堂教学实录 |
教学环境与教学组织有机结合 ,结合巧妙或 有创新性 ,满足全体学生的工学一体化课堂 学习需要。 |
教学环境能有效支撑教学组织形式 ,有利于学生学 习需要。 |
A3.课堂 评价设计 |
B5.课堂评 价规范性 |
C9.课堂评价设计 包含对专业能力的 评价和通用能力的 观察, 课堂评价主 体多元 |
A* |
1.教学活动方案 2.学习任务考核 方案 3.学习任务考核 记录 |
1.学习任务考核方案及记录体现专业能力的 评价和通用能力的观察。 2.课堂评价主体多元。 |
1.学习任务及课堂评价与学习任务目标契合 。 2.教学活动方案中的评价设计依据学习任务考核方 案。 |
B6.课堂评 价有效性 |
C10.课堂评价设计 的可实施性强 |
A |
1.教学活动方案 2.课堂教学实录 3.学习任务考核 记录 |
课堂评价设计组织有序、工具高效、评价结 果应用清晰,可实施性强。 |
1.学习任务考核方案中的评价设计可实施 。 2.课堂评价设计复杂程度适中 , 占用课时适宜 ,均 有效实施,与学习任务考核记录吻合。 |
C11.课堂评价反馈 及时, 能够促进学 生综合职业能力的 提升 |
B |
1.教学活动方案 2.课堂教学实录 3.学习任务考核 记录 |
课堂教学中能够运用先进手段 ,对课堂评价 结果进行及时有效反馈 ,激发学生学习动 力,促进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提升。 |
课堂教学中对课堂评价结果进行有效反馈 。 |
一级指标 |
二级指标 |
三级指标 |
指标 类型 |
建设成果 |
指标描述 |
优秀 |
合格 |
A4.课堂 组织 |
B7.课堂组 织规范性 |
C12.学习任务按照 工作过程组织实施 教学, 根据教学实 际进行调整 |
A |
1.教学活动方案 2.课堂教学实录 3.学习任务分析 |
学习任务按照工作过程组织实施教学 ,环节 清晰, 衔接自然流畅 ,能够凸显工学一体的 教学特征。 |
1.学习任务按照工作过程组织实施教学 。 2.能够根据学生学情对课堂组织形式进行灵活有效 的调整。 |
C13.课堂教学环节 完整, 时间分配合 理 |
B |
1.教学活动方案 2.课堂教学实录 |
课堂教学各环节划分清晰 ,整体重难点突 出, 学生基本能在规定时间内有效完成学习 活动。 |
课堂教学环节体现与工作过程结合 ,关注先前学习 内容的复习、课堂的引入和学习、课堂所学的巩固 和课后作业的布置 ,各环节时间分配合理。 |
C14.学习活动组织 体现综合职业能力 的培养与思想政治 教育元素的融入 |
A |
1.教学活动方案 2.课堂教学实录 3.学习任务考核 记录 |
能够巧妙创设课堂学习情境 ,有效培养学生 的通用能力和思想政治素质。 |
1.学习活动能够将专业能力培养和通用能力培养结 合,体现综合职业能力培养。 2.有学习活动融入思政元素。 |
B8.课堂组 织有效性 |
C15.教学方法和手 段选择与使用灵活 有效 |
B |
1.教学活动方案 2.课堂教学实录 |
教学方法和手段的选择与使用能够有效促进 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培养。 |
1.教学方法和手段的选择匹配学情分析 。 2.教学方法和手段的使用符合行动导向的教学理念 。 |
C16.课堂学习体现 知识、技能的应用 与增量 |
A |
1.教学活动方案 2.课堂教学实录 3.工作页样例 4.学习任务考核 记录 5.学习成果汇编 |
1.课堂教学有知识、技能的应用。 2.课堂学习能以学习成果的形式体现知识或 技能的应用。 |
1.课堂教学有清晰的知识、技能的增量。 2.课堂学习以学习成果的形式体现知识或技能的增 量。 |
C17.学习有深度, 学生能合理提出问 题或质疑 |
A |
课堂教学实录 |
教师与学生互动有效 ,学生能合理提出问题 或质疑, 教师和学生能够共同对问题和质疑 进行探讨。 |
1.学生能够根据所学提出问题 ,与教师和其他学生 互动。 2.课堂教学实录体现工作与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思考 。 |
C18.根据学生学习 需要, 灵活选择学 习资源, 合理设计 组织形式 ,激发学 生学习兴趣 ,学生 参与度高 |
A* |
1.教学活动方案 2.课堂教学实录 3.工作页样例 |
学生在资源和组织形式的激发下积极参与学 习, 全部学生能够在资源的引导下进行有效 学习。 |
1.能够根据学生学情 ,合理选择学习资源 ,设计组 织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半数以上学生能够在资源的引导下进行有效学习 。 |
一级指标 |
二级指标 |
三级指标 |
指标 类型 |
建设成果 |
指标描述 |
优秀 |
合格 |
A5.学习 成效 |
B9.学习成 果完成度 |
C19.学生作品或服 务能够体现任务的 完成和综合职业能 力目标的达成 |
A* |
1.课程标准(校 本转化) 2.学习任务考核 方案 3.工作页样例 4.学习任务考核 记录 5.学习成果汇编 |
不同层次的学生均能完成学习任务并通过作 品或服务体现综合职业能力目标的达成 。 |
不同层次的学生均能完成学习任务并通过作品或服 务体现专业能力目标和部分通用能力目标的达成 。 |
C20.学生自主完成 工作页和学习成 果,完成质量较高 |
A |
1.课堂教学实录 2.工作页样例 3.学习任务考核 记录 4.学习成果汇编 |
学习成果能充分反映学生专业能力和通用能 力的养成 ,成果形式丰富 ,与学习任务目标 有清晰紧密关联。 |
1.学生自主完成工作页和学习成果。 2.工作页由教师批改批注 ,学习成果与学习任务目 标有关联。 |
B10.学习 效果发展 性 |
C21.教师关注学生 全体, 针对学生学 习中的表现及时评 价反馈并有记录, 促进不同层次的学 生均获得进步 |
B |
1.教学活动方案 2.课堂教学实录 3.学习任务考核 记录 |
1.根据具体学情 ,教师因材施教 ,关注全体 学生。 2.针对不同层次学生 , 关注其学习中的表 现, 及时评价反馈并有记录 ,促进不同层次 的学生均获得进步。 |
1.进行有效的学情分析 ,有学生的差异性思考和相 应的教学活动设计。 2.课堂教学能够考虑分层教学 ,针对不同学生进行 评价反馈。 |
C22.课后作业能有 效检测学生的课堂 学习, 并能体现知 识、技能的巩固 、 迁移或应用 ,促进 学生的课堂学习 |
B |
1.教学活动方案 2.课后作业样例 |
课后作业能体现知识、技能的迁移或应用, 能够有效延伸所学的学习任务。 |
1.课堂教学有作业安排 ,体现知识的巩固。 2.布置的课后作业与学习任务目标或内容相关联 。 |
说明:1.本标准所规定的“工学一体化课堂”,是指所在课程有部颁《国家技能人才培养工学一体化课程标准 》且与一个完整学习任务对应的课堂; 2.本标准所规定的学习任务及其相对应的建设成果 ,除特别说明外,均指本课堂所在的学习任务 ,不包含课堂所在课程的其他学习任务;
3.本标准所提及的规程特指《国家技能人才培养工学一体化课程标准开发技术规程 》;
4.“指标类型”中,建设指标分 A*、A、B 三类,共 22 项,其中 A*为核心指标(6项),A 为重点指标(8项),B 为基本指标(8项); 5.“指标描述”中,优秀内容包含合格内容 ,不再重复描述。
二、技工院校工学一体化课程建设标准
一级指标 |
二级指标 |
三级指标 |
指标 类型 |
建设成果 |
指标描述 |
优秀 |
合格 |
A1.课程教师团 队 |
B1.结构合 理性 |
C1.课程开发应有 企业人员参与 |
B |
课程开发专家花名 册(含企业专家承 担的具体工作说 明) |
企业人员在课程开发中任务分工明确 ,在课程 开发中发挥作用明显。 |
1.课程开发应有企业人员参与。 2.企业人员的擅长领域与课程所属专业领域相关 。 |
C2.课程专任教师 团队全体成员均为 工学一体化教师 |
A* |
课程教师团队花名 册 |
1.课程专任教师团队全体成员均为工学一体化 教师,至少1名参加过省级以上工学一体化教 师培训,成绩合格。 2.本课程专任教师团队全体成员均承担本专业 工学一体化课程授课任务。 3.课程专任教师团队全体成员在本课程建设过 程中分工明确、成果具体,且在课程实施过程 中工作内容具体,发挥作用显著。 |
课程专任教师团队至少有 1名工学一体化教师 ,参 加过省级以上工学一体化教师培训 ,成绩合格。 |
B2.能力匹 配度 |
C3.课程专任教师 团队全体成员具有 完整的学习任务实 践经历,达到企业 标准 |
A |
学习任务分析 |
1.本课程所有学习任务分析符合工作逻辑 ,工 作步骤顺序正确, 内容准确,工作成果、工作 要求、工具材料设备资料、劳动组织形式描述 符合工作实际。 2.本课程所有学习任务分析中的知识点 、技能 点、通用能力点识别准确 ,与工作要素契合 , 描述清晰。 |
本课程所有学习任务分析的要素完整 ,工作要素的 内容基本符合工作实际 ,学习要素描述准确无歧义 。 |
A2.课程定位与 结构 |
B3.定位清 晰度 |
C4.课程来源于典 型工作任务 ,本课 程与前后序课程关 系清晰 , 衔接得 当,定位准确 |
B |
1.人才培养方案 2.课程标准(校本 转化) 3.工学一体化课程 转化建议 |
在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校本转化) 中清 晰呈现本课程与前后序课程的差异和联系 ,且 与前后序课程衔接得当 ,定位准确,符合技能 人才能力培养的规律。 |
1.在人才培养方案或课程标准(校本转化) 中能够 清晰呈现本课程及前后序课程 ,课程来源于职业岗 位工作实际。 2.课程标准(校本转化)能体现清晰的课程定位。 |
一级指标 |
二级指标 |
三级指标 |
指标 类型 |
建设成果 |
指标描述 |
优秀 |
合格 |
A2.课程定位与 结构 |
B4.结构合 理性 |
C5. 学 习任务设置 匹配工作范畴 ,工 作和学习价值清 晰, 排序和容量合 理 |
A |
1.人才培养方案 2.工学一体化课程 转化建议 3.课程标准(校本 转化) 4.学习任务分析 |
1.课程学习任务的设置与人才培养定位高度契 合。 2.课程学习任务的设置经过细致的分析 ,并针 对分析结论做出有效调整。 |
1.课程学习任务设置匹配工作范畴。 2.学习任务描述中对工作和学习价值有规范的描述 。 3.学习任务的排序符合工作范畴的划分逻辑 ,且不 违背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逻辑。 4.学习任务的课时与学习任务目标、学习内容、完 成工作和学习所需时间匹配。 |
C6.课程 的每个学 习任务分析 ,符合 完整工作过程 ,清 晰准确描述工作对 象、工作条件和工 作要求 |
A* |
学习任务分析 |
1.学习任务分析符合工作逻辑 ,工作步骤顺序 正确, 内容准确,工作成果、工作要求、工具 材料设备、劳动组织形式描述符合工作实际 。 2.本课程所有学习任务分析中的知识点 、技能 点、通用能力点识别准确 ,与工作要素契合 , 描述清晰。 3.学习任务分析中具有体现分析判断、策略构 建等心智行为的工作内容。 |
学习任务分析的要素完整 ,工作要素的内容基本符 合工作实际,学习要素描述准确无歧义。 |
A3.课程目标与 内容 |
B5.目标内 容规范性 |
C7.课程与学 习任 务目标凸显综合职 业能力培养和思想 政治教育 |
A |
1.人才培养方案 2.课程标准(校本 转化) 3.教学活动策划 4.教学活动方案 |
1.课程及每一个学习任务目标均能够体现专业 能力、通用能力和思想政治素质的融合培养 。 2.课程与学习任务的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目标和 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能有效落实到教学活动中 。 |
1.课程目标依据人才培养总目标和层级人才培养目 标。 2.课程及每一个学习任务目标均能体现出对应的专 业能力、通用能力和思想政治素质培养。 |
C8.课程 的教学活 动策划对接完整工 作过程, 目标和内 容分解遵循综合职 业能力培养的基本 规律,体现显性的 学习成果 |
A* |
1.学习任务分析 2.教学活动策划 |
1.各学习任务目标之间体现综合职业能力培养 的梯次或递进。 2.各学习任务同一学习环节的目标与学习任务 情境关联紧密。 3.大部分学习成果与学习内容匹配度高 ,反应 相应学习目标达成情况的可观测性、可评价性 强。 |
1.学习任务的教学活动策划与学习任务分析中的工 作过程相对接。 2.学习任务的教学活动策划按照完整工作过程模 型,给出清晰的环节学习目标、环节学习内容和环 节学习成果。 |
一级指标 |
二级指标 |
三级指标 |
指标 类型 |
建设成果 |
指标描述 |
优秀 |
合格 |
A3.课程目标与 内容 |
B5.目标内 容规范性 |
C9.课程与学 习任 务的内容包括专业 能力和通用能力相 关的知识、技能与 思政要素, 与目标 匹配,和完成典型 工作任务的所需契 合 |
A |
1.学习任务分析 2.课程标准(校本 转化) 3.教学活动策划 4.教学活动方案 |
本课程各学习任务间的内容有清晰合理的分 布, 内容间没有无效重复和缺失 ,且能够支撑 学习任务的完成和学生能力的增长。 |
1.本课程及学习任务的内容包括与专业能力和通用 能力相关的知识、技能和思政要素。 2.课程内容与课程目标相匹配 ,课程内容能够支撑 课程目标的达成。 3.学习任务的内容与学习任务目标匹配 ,能够支撑 学习任务目标的达成。 |
C10.课程学习内容 有机融合世赛、国 赛元素 |
B |
1.课程标准(校本 转化) 2.工学一体化课程 融入世赛/国赛元 素说明 |
1.课程学习内容充分吸纳借鉴世赛或国赛元素 。 2.课程学习内容融合世赛或国赛元素的理由充 分。 |
课程学习内容吸纳借鉴世赛或国赛元素 。 |
B6.目标内 容逻辑性 |
C11. 构建课程 - 学 习任务的目标和内 容体系,逻辑性强 |
A* |
1.学习任务分析 2.课程标准(校本 转化) |
1.课程目标在各个学习任务中有逻辑化分解 。 2.课程学习内容合理有逻辑地分布在学习任务 中。 |
1.学习任务目标的总和与课程目标一致。 2.学习任务内容的总和与课程内容一致。 3.学习任务能支撑课程目标和内容。 |
A4.课程考核设 计 |
B7.课程考 核规范性 |
C12.课程评价设计 有明确的成绩构成 、评价标准及要点 、要点权重 ,清晰 描述学习成果要求 |
A |
1.课程标准(校本 转化) 2.课程考核方案 |
课程评价设计与课程目标匹配关系清晰 ,评价 内容、评价标准、评价要点、权重与课程目标 相适应。 |
1.课程考核方案与课程标准(校本转化)匹配。 2.课程评价设计要素齐全 ,有明确的学习成果要求 。 |
C13.包含清晰的课 程过程性和终结性 评价,并关注学生 学习的增值 |
B |
1.课程考核方案 2.学习任务考核方 案 |
在专业能力、通用能力和思想政治素质任意一 方面关注学生能力的增值。 |
1.课程评价设计包括过程性和终结性评价 。 2.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关注学生专业能力和通 用能力。 |
C14.课程评价有效 借鉴世赛或国赛评 价理念 |
B |
1.工学一体化课程 融入世赛/国赛元 素说明 2.课程考核方案 |
清晰说明借鉴世赛或国赛评价的标准、方式及 理由,并在课程考核方案中呈现。 |
课程评价借鉴世赛或国赛评价理念。 |
一级指标 |
二级指标 |
三级指标 |
指标 类型 |
建设成果 |
指标描述 |
优秀 |
合格 |
A4.课程考核设 计 |
B8.课程考 核有效性 |
C15.每个学习任务 考核设计包含专业 能力评价和通用能 力观察,配有评价 标准和评价工具, 有针对性 |
A* |
1.课程考核方案 2.学习任务考核方 案 |
1.学习任务考核方案与课程考核方案关系清 晰, 学习任务考核方案所设计的考核内容 、标 准与学习任务目标有清晰的对应关系 ,评价工 具可操作性强。 2.每个学习任务有具体的学习成果要求 ,学习 成果的内容、形式及完成过程等要求与学习任 务目标和内容匹配度高 ,可测可评。 3.通用能力观察的设计要求以本学习任务工作 学习行为为载体,可观测性强,匹配课程通用 能力目标要求。 |
1.学习任务考核方案依据课程考核方案 ,两者有对 应关系。 2.学习任务考核包含了专业能力评价和通用能力观 察,配有评价工具。 |
C16.设计终结性考 核的样题 /题库和 评价标准, 凸显综 合职业能力评价的 特征 |
A* |
课程考核方案 |
1.终结性考核试题采用综合性任务为载体 ,评 价标准能够承载课程目标 ,体现对专业能力和 通用能力的评价。 2.题目设计体现对完整工作过程考核 ,题目配 有参考答案,考核题目在考试时间、考试组织 及评判等方面可实施性强。 |
1.课程设计有终结性考核的样题 /题库,配有评价 标准。 2.终结性考核样题及评价标准满足课程考核方案中 的考点要求。 |
A5.课程资源与 场地 |
B9.资源/ 环境匹配 度 |
C17.建设有与典型 工作任务环境尽可 能相一致的学习工 作站,满足工学一 体化课程实施 |
A |
工学一体化学习工 作站图文说明 |
建设有与典型工作任务环境尽可能相一致的学 习工作站。 |
建有能满足本课程教学实施的场地。 |
C18.课程学习资源 涵盖活页式、工作 手册式、融媒体式 教材、工作页(含 配套信息页 )、教 学案例库、教学课 件、教学视频等 , 形式丰富多样 |
A* |
1.教学活动策划 2.课程资源清单及 样例 3.工作页样例 4.学习成果汇编 |
1.课程学习资源还包含除工作页及配套信息页 外的其他三种资源 ,且工作页质量高。 2.课程学习资源能支撑本课程所有学习任务 , 各资源内容及形式与学习任务学习内容匹配度 高。 |
1.课程学习资源包含了本课程完整的工作页及配套 信息页。 2.教学活动策划中对各个学习环节需要的学习资源 有明确要求。 |
B10.资源/ 环境有效 性 |
C19.教学场地的建 设、使用与管理体 现环境育人 |
B |
教学场地规范化管 理材料 |
教学场地在环境建设、布局安排、使用管理三 个方面中至少一个方面体现行业企业文化 ,或 者思政价值引领,或者职业素养养成等。 |
1.教学场地管理规范 ,体现环境育人。 2.教学场地安全管理规范 ,安全设施完备。 3.教学场地的使用与管理体现企业元素。 |
一级指标 |
二级指标 |
三级指标 |
指标 类型 |
建设成果 |
指标描述 |
优秀 |
合格 |
A5.课程资源与 场地 |
B10.资源/ 环境有效 性 |
C20.课程资源满足 学生自主学习需要 |
A |
1.课程资源清单及 样例 2.工作页样例 3.学习成果汇编 |
学生利用课程学习资源 ,经过自主学习后产生 明确的学习成果,学习成果质量高。 |
1.工作页使用程度高 ,利用工作页引导学生自主学 习。 2.其他课程学习资源半数以上得到应用。 |
C21.选用合适的线 上教学平台 ,配合 优质线上资源 ,支 撑有效的混合式学 习 |
B |
线上教学平台使用 记录 |
每个学习任务都有效应用线上学习平台进行混 合式学习。 |
1.课程配有线上教学平台及资源。 2.线上教学平台有学生学习记录。 |
A6.课程教学实 施与评价 |
B11.实施 规范性 |
C22.课程教学与进 度计划保持一致 , 课程中所有学习任 务的教学实施符合 “工学一体化课堂 建设标准”基本要 求 |
A* |
1.教学进度计划 2.教学活动方案 |
课程教学与进度计划保持一致 ,课程中所有学习任务的教学实施符合 “工学一体化课堂建设标准 ”基本要求。 |
C23.课程评价符合 课程考核设计 ,学 生的学习过程记录 包含完整的工作页 、学生的学习成果 和学习评价记录 , 能反映学习过程的 完整性和学习增量 |
A* |
1.课程考核方案 2.学习任务考核方 案 3.工作页样例 4.学习成果汇编 5.课程评价实施材 料 |
1.根据具体学情,教师因材施教,关注全体学 生。 2.针对不同层次学生 ,关注其学习中的表现, 及时评价反馈并有记录 ,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 均获得进步。 |
1.课程评价实施符合课程考核方案和学习任务考核 方案。 2.学生的学习过程记录能反映全部学习任务的完成 情况。 |
A7.课程实施效 果评估与课程 优化 |
B12.评估 优化有效 性 |
C24.全面收集并整 理课程实施资料 , 包括学生成果、课 堂评价、课堂反思 、课堂观察记录 、 终结性评价成绩分 析等 |
A |
1.学习成果汇编 2.课程评价实施材 料 |
课程实施资料真实齐全 ,填写规范。 |
全面收集并整理课程实施资料 ,包括学生学习成果 、课堂评价、课堂反思、课堂观察记录、终结性评 价成绩分析等。 |
一级指标 |
二级指标 |
三级指标 |
指标 类型 |
建设成果 |
指标描述 |
优秀 |
合格 |
A7.课程实施效 果评估与课程 优化 |
B12.评估 优化有效 性 |
C25.依据资料进行 全方位课程质量分 析 , 问题分析到 位, 改进建议针对 性强 |
A |
课程质量分析报告 |
依据课程实施资料进行全方位的课程质量分 析,问题分析到位,改进建议针对性强。 |
课程质量分析报告以事实为依据 ,对问题进行了分 析且提出改进建议。 |
C26.有效运用课程 质量分析成果 ,结 合区域经济产业发 展需求,持续进行 课程优化 |
A |
课程质量分析报告 (含 优化后的结 果) |
运用课程质量分析成果 ,结合区域经济产业发 展, 综合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等的变化, 进行科学的课程优化。 |
运用课程质量分析结果进行了课程优化 。 |
说明:1.本标准所规定的“工学一体化课程”,是指依据部颁《国家技能人才培养工学一体化课程标准 》开设,并进行过完整教学实施的工学一体化课程 ; 2.本标准所提及的学习任务 ,除特别指出的,均指本课程所有的学习任务;
3.本标准所提及的规程特指《国家技能人才培养工学一体化课程标准开发技术规程 》;
4.“指标类型”中,建设指标分 A*、A、B 三类,共 26 项,其中 A*为核心指标(9项), A 为重点指标(10项),B 为基本指标(7项) ; 5.“指标描述”中,优秀内容包含合格内容 ,不再重复描述。
三、技工院校工学一体化专业建设标准
一级指标 |
二级指标 |
三级指标 |
指标 类型 |
建设成果 |
指标描述 |
优秀 |
合格 |
A1.专业理念 |
B1.指导思 想 |
C1. 坚 持 党 的 领 导, 以习近平新时 代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思想指导专业人 才培养 |
A* |
人才培养方案 |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落实党的教育方针 ,各项 要素齐备完整 ,描述清晰、准确; 内容凸显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 下培养专业技能人才 ,可实施性强。 |
1.专业人才培养坚持党的领导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由 党组织审定。 2.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落实党的教育方针 ,各项要素 基本完整,描述较为清晰、准确; 内容体现在习近 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培养专业技 能人才,具备可实施性。 |
C2. 坚持以立德树 人为人才培养的根 本任务, 落实五育 并举, 聚焦综合职 业能力培养 |
A |
1.人才培养方案 2.专业教育活动计 划 3.课程标准(校本 转化) 4.班级建设方案 |
专业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育活动规 划可实施性强 ,实施有特色 ,具有示范价值 。 |
1.专业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育活动依据专 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规划与执行。 2.专业工学一体化课程依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设 定合理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 |
C3. 坚 持 校 企 合 作, 建有校企合作 保障机制 ,将校企 合作贯穿人才培养 全过程 |
A |
1.校企合作管理制 度 2.工学一体化专业 案例汇编 |
专业在人才培养定位确定、课程资源建设 、 学业质量评价方面深入开展校企合作 ,校企 合作管理制度科学合理 ,务实有效。 |
专业有明确的部门负责专业校企合作的管理和推 行,有校企合作管理制度。 |
B2.专业定 位 |
C4. 专业发展定位 清晰, 专业人才培 养定位对接主体就 业区域产业及岗位 群,专业发展方向 与主体就业区域产 业发展契合程度高 |
A* |
1.行业、企业调研 报告 2.专业发展规划 3.专业年度工作计 划及总结 |
专业的发展方向清晰 ,与对应产业在主体就 业区域的发展高度契合 ,对专业发展与产业 发展有科学详实的契合度分析。 |
1.专业的发展方向符合对应产业国家或地区中长期 发展战略规划,与主体就业区域主导产业、优势产 业或支柱产业有衔接。 2.合理选择行业企业调研报告结论 ,并应用于专业 发展规划。 |
一级指标 |
二级指标 |
三级指标 |
指标 类型 |
建设成果 |
指标描述 |
优秀 |
合格 |
A1.专业理念 |
B2.专业定 位 |
C5. 专业建有专业 建设指导委员会 , 成员应包含行业企 业、主管部门 、同 类院校专家、教师 代表、毕业生等 , 委员会运行有效 |
A |
1.专业建设指导委 员会章程 2.专业年度工作计 划及总结 3.专业建设指导委 员会活动材料 |
专业年度工作总结体现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 运行,作用发挥明显,活动材料齐全。 |
1.专业建有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 ,成员应包含行业 企业、主管部门、同类院校专家、教师代表、毕业 生。 2.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章程能保障专业专业建设指 导委员会有效运行。 3.专业年度工作计划中体现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具 体工作计划。 |
C6. 专业定期进行 行业企业调研 ,优 化人才培养方案与 工学一体化课程 |
A |
1.行业、企业调研 报告 2.专业动态优化相 关制度 3.课程标准(校本 转化) |
专业动态优化相关制度完善 ,体现对优化人 才培养方案及工学一体化课程的具体要求 。 |
1.行业企业调研报告编制符合规程基本要求 ,数据 详实,分析准确,具备时效性。 2.基于行业企业调研报告结论 ,对专业人才培养方 案与工学一体化课程标准(校本转化)进行优化, 优化内容合理。 |
C7.专业每 3 — 5年 制定专业发展规 划, 落实工学一体 化人才培养模式 |
A |
1.专业发展规划 2.专业建设年度工 作计划及总结 |
1.专业发展规划及年度工作计划目标科学清 晰,具体行动措施可实施性强。 2.专业建设年度工作计划目标全部达成 (量 化指标达成率100%), 成效显著。 |
1.专业每3—5年制定专业发展规划 ,并按年度分解 制定工作计划。 2.规划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聚焦工学一 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推进 ,涵盖课程体系建设、师资 队伍建设、实训基地教学设施建设、教学管理等方 面。 3.专业建设年度工作计划大部分落实 (量化指标达 成率不低于70%),有一定成效。 |
A2.模式建 设 |
B3.培养模 式 |
C8. 牵头或参与国 家技能人才培养工 学一体化课程标准 开发 |
A |
|
专业牵头或参与国家技能人才培养工学一体 化课程标准开发。 |
专业成为全国技工院校工学一体化建设专业 。 |
C9. 人才培养目标 和培养要求符合《 国家技能人才培养 工学一体化课程标 准开发技术规程 》,清晰具体 ,层 次分明 |
A* |
1.人才培养方案 2.行业、企业调研 报告 3.工学一体化课程 转化建议 |
专业通过行业、企业调研分析 ,制定适应主 体就业区域产业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目标和 培养要求。 |
1.制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符合规程基本要 求,清晰具体,层次分明。 2.专业调研分析结论应用于工学一体化课程转化 。 |
一级指标 |
二级指标 |
三级指标 |
指标 类型 |
建设成果 |
指标描述 |
优秀 |
合格 |
A2.模式建 设 |
B3.培养模 式 |
C10.专业校企合作 保障机制运行有 效,开展校企合作 效果显著 |
B |
1.校企合作管理制 度 2.工学一体化专业 案例汇编 |
专业在人才培养定位确定、课程资源建设 、 学业质量评价方面深入开展校企合作 ,成效 显著, 形成校企合作案例 ,具有示范和推广 价值。 |
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坚持校企协同育人 ,校企合 作取得一定成效。 |
C11.合作企业在区 域产业领域中具有 较大影响力 ,合作 企业数量多 |
B |
1.合作企业基本信 息说明 2.工学一体化专业 案例汇编 |
1.合作企业与专业相匹配 ,在区域产业领域 中具有较大影响力 ,合作企业数量不少于5家 。 2.专业与合作企业共同开展校企协同育人实 践, 效果显著 ,形成校企合作案例 ,具有示 范和推广价值。 |
1.合作企业基本信息说明完整真实。 2.合作企业与专业相匹配 ,在区域产业领域中具有 较大影响力,合作企业数量不少于3家。 |
C12.专业创新构建 了特色的人才培养 模式, 凸显工学一 体化人才培养 |
A* |
1.人才培养方案 2.工学一体化专业 案例汇编 |
专业在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 上, 结合专业特征 ,创新构建了特色的人才 培养模式,清晰阐述培养体制与运行机制。 |
专业人才培养采用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 符合本专业《国家技能人才培养工学一体化课程标 准》要求。 |
B4.评价模 式 |
C13.专业人才评价 内容聚焦综合职业 能力成长 |
A |
1.人才培养方案 2.课程标准(校本 转化) 3.课程考核方案 4.综合职业能力评 价方案 5.课程评价实施材 料 |
专业建有完善的层级综合职业能力评价题 库, 能够支撑层级综合职业能力评价的有效 开展。 |
1.专业人才评价体系完整严谨 ,综合职业能力评价 方案依据人才培养方案制定 ,对标相应层级的人才 培养目标,对应关系清晰。 2.每一门工学一体化课程的课程考核方案依据课程 标准(校本转化)制定,对应清晰。 3.专业人才评价内容聚焦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成长 , 涵盖专业能力和通用能力。 |
C14.专业人才评价 方式强化过程性评 价、健全终结性评 价, 坚持职业技能 评价, 探索综合职 业能力评价 |
A* |
1.人才培养方案 2.课程标准(校本 转化) 3.课程考核方案 4.综合职业能力评 价方案 5.课程评价实施材 料 |
1.专业人才评价方式包含有效的过程性评 价,工学一体化课程的评价结果能够反映学 生在相应层级专业能力发展和通用能力发展 。 2.本专业各培养层级均开展基于综合职业能 力的终结性评价 ,每名参与终结性评价的学 生均能获取其综合职业能力评价结果 。 |
1.专业人才评价方式包含有效的终结性评价 ,评价 设计依据规程进行。 2.坚持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职业技能评价 ,评价严格 按照相关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标准执行 。 |
一级指标 |
二级指标 |
三级指标 |
指标 类型 |
建设成果 |
指标描述 |
优秀 |
合格 |
A2.模式建 设 |
B4.评价模 式 |
C15.评价主体多元 化, 终结性评价应 有企业人员参与 |
B |
1.人才培养方案 2.课程标准(校本 转化) 3.课程考核方案 4.综合职业能力评 价方案 5.课程评价实施材 料 |
1.专业层级终结性评价的题库 、试题评价标 准设计应有企业人员参与。 2.本专业核心工学一体化课程的终结性评价 实施应有企业人员参与。 |
1.专业层级终结性评价实施应有企业人员参与 。 2.专业工学一体化课程过程性评价主体应包含教师 和学生。 |
C16.每年定期按照 《国家技能人才培 养工学一体化课程 标准》要求开展毕 业生就业质量调查 分析 |
B |
毕业生就业质量分 析实施方案 |
1.制定的本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分析方案针 对性、可实施性强 ,其中规程要求的定量数 据获取渠道和方式科学严谨。 2.专业依据毕业生就业质量分析实施方案 , 开展毕业生就业质量调查分析。 |
按照规程和本专业《国家技能人才培养工学一体化 课程标准》要求,制定本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分析 方案。 |
B5.人才培 养 |
C17.工学一体化模 式教学应覆盖本专 业学生数量的 80% 以上 |
A* |
1.专业年度工作计 划及总结 2.工学一体化课程 实施说明 |
工学一体化模式教学应覆盖本专业学生数量 的80%以上。 |
1.开展工学一体化模式教学 ,教学实施覆盖率与教 学实施计划吻合, 并在专业年度工作计划及总结中 体现。 2.工学一体化模式教学应覆盖本专业学生数量的 50%以上。 |
C18.采用工学一体 化培养模式开展职 业技能培训 ,成效 显著 |
B |
工学一体化专业案 例汇编 |
1.采用工学一体化培养模式开展职业技能培 训,年培训规模达500人以上。 2.采用工学一体化培养模式开展职业技能培 训时,在培训资源开发、职业培训考核等方 面取得显著成效 ,形成典型案例 ,具有示范 和推广价值。 |
采用工学一体化培养模式开展职业技能培训 。 |
C19.工学一体化课 程的实施符合 “工 学一体化课堂建设 标准”基本要求 , 其他课程实施符合 部颁标准 |
A* |
工作页样例 |
工学一体化课程的实施符合 “工学一体化课堂建设标准 ”基本要求,其他课程实施符合部颁标准 。 |
一级指标 |
二级指标 |
三级指标 |
指标 类型 |
建设成果 |
指标描述 |
优秀 |
合格 |
A2.模式建 设 |
B5.人才培 养 |
C20.注重专业教学 环境的设计 ,融入 企业文化 ,促进环 境育人 |
B |
|
1.工学一体化学习工作站凸显工学一体化特 色 ,注重专业教学环境设计 , 融入企业文 化,促进环境育人。 2.工学一体化学习工作站能有效匹配专业课 程的教学功能。 3.利用专业工学一体化学习工作站开展人才 培养,成效显著。 |
1.工学一体化学习工作站体现工学一体化特色 ,注 重专业教学环境设计 ,融入企业文化,促进环境育 人。 2.工学一体化学习工作站能基本满足专业课程的教 学功能。 3.利用专业工学一体化学习工作站开展人才培养 。 |
A3.资源建 设 |
B6.课程体 系与资源 |
C21.专业有计划地 设计并举行形式多 样的育人活动 ,促 进学生德智体美劳 全面发展 |
B |
1.人才培养方案 2.专业教育活动计 划 3.工学一体化专业 案例汇编 4.班级建设方案 |
1.专业育人活动的设计可实施性强 ,对学生 德智体美劳有促进作用。 2.专业按照计划开展育人活动 ,促进学生德 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时 ,成效显著 ,形成典型 案例,具有示范和推广价值。 |
1.专业按照人才培养方案 ,有计划地设计形式多 样,涵盖德智体美劳的育人活动。 2.专业按计划开展了相应的育人活动。 |
C22.专业课程以工 学一体化课程为主 体,课程序列符合 职业生涯成长规律 。各类课程设置符 合工学一体化课程 设置方案 ,体系结 构完整, 支撑德智 体美劳全面培养 |
A* |
1.人才培养方案 2.课程标准(校本 转化) |
专业基础课的开设能够有效地支撑相应学段 工学一体化课程的实施 ,形成科学的课程体 系结构。 |
1.专业课程以工学一体化课程为主体 ,课程序列结 构合理,符合职业生涯成长规律。 2.人才培养方案中对各类课程的开设学期 ,对开设 先后顺序有清晰说明 ,参照本专业《国家技能人才 培养工学一体化课程设置方案》执行,调整量不超 过30%。 3.本专业每一门工学一体化课程、专业基础课、公 共课均有课程标准 ,公共课可参照部颁标准执行。 |
C23.本专业所有工 学一体化课程符合 《国家技能人才培 养工学一体化课程 标准开发技术规程 》及《工学一体化 课程建设标准》 |
A* |
工作页样例 |
1.根据具体学情,教师因材施教,关注全体学生。 2.针对不同层次学生 ,关注其学习中的表现 ,及时评价反馈并有记录 ,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均获 得进步。 |
一级指标 |
二级指标 |
三级指标 |
指标 类型 |
建设成果 |
指标描述 |
优秀 |
合格 |
A3.资源建 设 |
B6.课程体 系与资源 |
C24.工学一体化课 程体系文件齐全 , 应包括课程标准 (校本转化 )、课 程考核方案、学习 任务分析、教学活 动策划、学习任务 考核方案 |
A* |
1.课程标准(校本 转化) 2.课程考核方案 3.学习任务分析 4.教学活动策划 5.学习任务考核方 案 |
1.同一门工学一体化课程的课程标准 (校本 转化)与课程考核方案有清晰的对应关系。 2.本专业每一门工学一体化课程内各学习任 务的教学任务分析、教学活动策划有清晰的 对应关系。 |
本专业所有工学一体化课程的课程标准 (校本转 化)、学习任务分析、教学活动策划、课程考核方 案齐全,每一个文件要素完整。 |
C25.在工学一体化 课程资源开发等方 面发挥示范引领作 用 |
A |
工学一体化专业案 例汇编 |
在工学一体化课程资源开发方面发挥示范引 领作用, 工学一体化课程资源开发、应用等 方面形成案例典型 ,成效显著 ,具有示范和 推广价值。 |
本专业开发的工学一体化课程资源能够应用于工学 一体化课程教学实施。 |
B7.教学场 地 |
C26.专业建有校内 校外教学场地及设 备设施, 符合本专 业《国家技能人才 培养工学一体化课 程标准》要求, 满 足学习过程与工作 过程一体的教学要 求 |
A |
1.人才培养方案 2.课程标准(校本 转化) |
1.校内校外教学场地及设备设施 ,参照《国 家技能人才培养工学一体化课程标准 》要 求,满足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工学一体化的 教学要求。 2.校内校外教学场地及设备设施匹配专业人 才培养和课程实施要求。 |
校内校外教学场地及设备设施充足 ,能满足工学一 体化教学基本要求。 |
C27.拓展校内教学 场地功能 ,满足高 技能人才培训、公 共实训、世赛集训 等需求 |
B |
专业年度工作计划 及总结 |
1.校内教学场地还具备承担公共实训 ,或世 赛集训,或高技能人才培训等功能。 2.专业每年度还进行公共实训 ,或世赛集 训,或高技能人才培训等工作 ,具有显著成 效。 |
1.校内教学场地具备进行职业技能培训的功能 。 2.专业每年度对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有清晰的计划 。 3.专业每年度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 |
A4.师资队 伍 |
B8.师资结 构 |
C28.专业整体师资 队伍规模合理 ,与 学生数量匹配 ,师 生比符合本专业《 国家技能人才培养 工学一体化课程标 准》要求 |
A* |
1.专业发展规划 2.专业年度工作计 划及总结 |
专业发展规划涵盖师资培养规划 ,并在专业 年度工作计划中分解制定师资培养计划 。 |
专业整体师资队伍规模合理 ,与学生数量匹配 ,师 生比符合本专业《国家技能人才培养工学一体化课 程标准》最低要求。 |
一级指标 |
二级指标 |
三级指标 |
指标 类型 |
建设成果 |
指标描述 |
优秀 |
合格 |
A4.师资队 伍 |
B8.师资结 构 |
C29.专业整体师资 队伍结构合理 ,具 有工学一体化教师 和企业兼职教师 |
B |
1.专业发展规划 2.专业年度工作计 划及总结 |
企业兼职教师聘用企业高水平人员 ,承担课 程与其专业技术领域吻合 ,授课质量高。 |
1.工学一体化教师占专业教师的比例不低于 60%。 2.企业兼职教师占专业教师的比例不超过 30%。 |
B9.能力要 求 |
C30.本专业的专业 带头人具有丰富的 工学一体化课程改 革经历, 能引领专 业发展 |
A |
专业带头人年度工 作计划和总结 |
1.专业带头人具有丰富的工学一体化课程改 革经历,并在行业领域有一定影响力。 2.专业带头人在本次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 养模式学校落地工作中承担重要任务 。 |
1.专业带头人具有工学一体化课程改革经历 。 2.依据专业发展规划和专业年度工作计划 ,专业带 头人亲自制定本人的年度工作计划 ,工作计划目标 清晰、任务要求明确,成果可评可测。 3.针对每年的工作 ,专业带头人能够总结年度工作 计划目标的达成度 ,并有成果成效的反思 ,对专业 起到引领发展的作用。 |
C31.专业应有计划 地开展工学一体化 教师的培养与评价 |
A* |
1.专业发展规划 2.专业年度工作计 划及总结 |
1.工学一体化教师的培养与评价遵照 《工学 一体化教师培训标准》执行。 2.专业对工学一体化教师的培养结果开展有 效评价。 |
依据专业发展规划和专业年度工作计划 ,对工学一 体化教师的培养有系统规划 ,并有效组织实施。 |
C32.在工学一体化 师资培训方面发挥 示范引领作用 |
B |
工学一体化专业案 例汇编 |
专业承担过省部级(含) 以上工学一体化教 师培训。 |
专业承担过市级(含) 以上工学一体化教师培训。 |
C33.专业工学一体 化教师应参加过省 级及以上工学一体 化教师培训 ,成绩 合格 |
A |
培训合格证书 |
1.本专业至少有1名工学一体化教师参与一级 工学一体化教师培训 ,成绩合格。 2.本专业至少有1名工学一体化教师参与二级 工学一体化教师培训 ,成绩合格。 |
本专业工学一体化教师团队参与过省级及以上工学 一体化教师培训,成绩合格。 |
说明:1.本标准所规定的“工学一体化专业”,是指依据《全国技工院校专业目录》、应用部颁《国家技能人才培养工学一体化课程标准 》, 开展工学一体化模式人 才培养的技工院校专业;
2.本标准所提及的工学一体化课程除特别说明外 ,指本专业所有的工学一体化课程;
3.本标准所提及的规程特指《国家技能人才培养工学一体化课程标准开发技术规程 》;
4.“指标类型”中,建设指标分 A*、A、B 三类,共33项,其中 A*为核心指标(12项), A 为重点指标(10项), B 为基本指标(11项); 5.“指标描述”中,优秀内容包含合格内容 ,不再重复描述。
四、技工院校工学一体化院校建设标准
一级指标 |
二级指标 |
三级指标 |
指标 类型 |
建设成果 |
指标描述 |
优秀 |
合格 |
A1.院校管理 |
B1.党的领导 |
C1.全面坚持并加 强党的领导 , 以习 近平新时代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思想指 导办学方向。切实 发挥党组织政治核 心和领导核心作 用 , 组织机构健 全,运行规范 |
A* |
1.院校章程 2.院校党组织设置 及议事决策制度 3.党组织会会议纪 要(节选) 4.院校发展规划 |
党组织重点关注、定期研究工学一体化技能 人才培养模式建设工作。 |
院校章程、发展规划及党组织设置等清晰反映全面 坚持并加强党的领导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思想指导办学方向 ,切实发挥党组织政治核 心和领导核心作用。 |
B2.院校现代 化治理 |
C2. 院校办学定位 精准、办学思路清 晰, 制定并有效实 施院校中长期发展 规划 |
A |
1.院校发展规划 2.院校年度工作计 划和总结 |
1.院校发展规划内容完整 ,明确办学定位 , 体现以就业为导向 ,培养高技能人才、匹配 区域经济发展需求 ,并能有效实施 ,取得阶 段性成果。 2.制定并实施院校中长期发展规划 ,发展规 划中明确包括院校全面推进工学一体化建设 相关内容。 |
1.院校根据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制定发展规划 ,内容 完整,含办学定位、办学思路等内容。 2.制定并实施院校中长期发展规划 ,包括推进工学 一体化建设相关内容。 |
C3. 院校领导班子 结构合理, 分工明 确、勤政廉洁 |
B |
1.院校领导班子名 册 2.领导班子成员年 度述职述廉报告 |
院校领导班子成员分工明确、勤政廉洁。 |
1.院校领导班子齐全、结构合理、均在职在岗。 2.领导班子成员分工明确、廉洁从业,未受到党纪 政纪处分。 |
C4. 院校建立以章 程为核心的制度体 系, 各项规章制度 健全,管理规范, 运行有效 |
A |
1.院校规章制度汇 编 2.院校年度工作计 划和总结 |
1.院校规章制度全面围绕章程内容制定 ,制 度体系健全。 2.在研究、决策、执行、监督等机构职能的 设置、分工、配合及持续优化等方面体现国 家对职业院校现代化治理的要求。 3.院校年度工作体现制度管理规范 ,运行效 果显著。 |
1.院校规章制度围绕章程内容制定 ,形成制度体系 。 2.院校年度工作体现制度管理规范 ,运行适合院校 实际。 |
一级指标 |
二级指标 |
三级指标 |
指标 类型 |
建设成果 |
指标描述 |
优秀 |
合格 |
A2.专业建设 与人才培养 |
B3.专业建设 |
C5. 工学一体化模 式专业应涵盖院校 的主体专业(确定 主体专业条件 :1. 专业有部颁《国家 技能人才培养工学 一 体化课程标准 》 ;2.近5年连续 招生;3.招生规模 每年达到30人或当 前学生规模总数达 到150人) |
A* |
1.工学一体化主体 专业列表 2. 专业建设成果 (优秀/合格) |
工学一体化模式专业至少涵盖院校 80%主体专 业。 |
1.高级技工院校工学一体化模式专业数量至少涵盖 院校50%主体专业。 2.技师学院工学一体化模式专业数量至少涵盖院校 60%主体专业。 |
C6. 院校公共基础 课、专业基础课 、 工学一体化教师队 伍应结构合理、配 置齐全,基本资质 符合国家规定 |
B |
院校全体师资信息 一览表 |
院校工学一体化模式专业的工学一体化教师 占本专业的专业教师比例不低于 80%。 |
1.院校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教师队伍结构合理 、配置齐全,基本资质符合国家规定。 2.院校学制教育师生比满足 1:18标准要求。 3.院校工学一体化模式专业的工学一体化教师占本 专业的专业教师比例不低于60%。 |
C7.注重校园环境 文化建设,体现人 文底蕴和企业文 化,支撑环境育人 |
B |
1.校园环境文化建 设方案 2.校园环境、专业 教学环境说明材料 |
校园环境、专业教学环境与环境建设方案对 应, 充分反映校园环境文化建设情况 ,有效 支撑环境育人。 |
1.院校制定校园环境文化建设方案 ,体现人文底蕴 和企业文化。 2.校园环境、专业教学环境与环境建设方案对应, 反映校园环境文化建设情况。 |
B4.人才培养 |
C8. 坚持以立德树 人为人才培养的根 本任务,落实五育 并举,聚焦综合职 业能力培养 |
A* |
1.人才培养方案 2.院校德育工作规 划 3.院校年度德育工 作计划和总结 4.专业教育活动计 划 |
1.院校每年全面落实德育工作计划。 2.课程思政覆盖所有开设的工学一体化课程 。 |
1.院校制定德育工作规划 ,且每年有具体的工作计 划并组织落实。 2.按照部颁公共基础课设置方案开齐开足公共基础 课。 3.课程思政在工学一体化课程中有体现。 |
一级指标 |
二级指标 |
三级指标 |
指标 类型 |
建设成果 |
指标描述 |
优秀 |
合格 |
A2.专业建设 与人才培养 |
B4.人才培养 |
C9. 院校有计划地 设计并举行形式多 样的育人活动 ,促 进学生德智体美劳 全面发展 |
B |
1.院校年度德育工 作计划和总结 2.专业教育活动计 划 3.工学一体化院校 案例汇编 |
1.院校年度德育工作全面反映出按计划举行 形式多样的育人活动 ,充分体现对学生德智 体美劳全方位培养。 2.院校开展的德育工作、育人活动具有典型 性、特色性、示范性。 |
1.院校按照德育工作规划开展德育工作 ,各专业按 照专业教育活动计划开展育人活动。 2.院校年度德育工作反映出举行形式多样的育人活 动,体现对学生德智体美劳全方位培养。 |
C10. 学 生 就 业 率 高, 对行业企业的 贡献度大, 用人单 位对学生满意度高 |
A* |
毕业生就业质量分 析实施方案 |
院校毕业生对行业企业的贡献度大 ,用人单 位对学生满意度达90%以上。 |
1.院校制定毕业生就业质量分析实施方案 。 2.院校毕业生就业率在97%以上。 3.院校毕业生对行业企业的贡献度较大 ,用人单位 对学生满意度达85%以上。 |
A3.保障机制 |
B5.资金与机 构 |
C11.应设置专项资 金, 保障院校工学 一体化模式专业建 设重点任务落实 |
A |
工学一体化人才培 养模式建设资金材 料 |
院校每年设置有充足的专项资金 ,全面保障 工学一体化模式专业建设重点任务的推进和 落实。 |
院校设置有专项资金 ,能保障工学一体化模式专业 建设重点任务的落实。 |
C12.建立专门的组 织机构推进工学一 体化人才培养模式 建设,成员分工明 确,职责清晰 |
B |
工学一体化模式推 进实施方案 |
院校建立专门组织机构推进工学一体化人才 培养模式建设 ,机构成员分工明确、职责清 晰,能有力推进方案落实 ,成效显著。 |
院校建立专门组织机构推进工学一体化人才培养模 式建设,机构成员分工明确、职责清晰。 |
B6.保障制度 |
C13.制定工学一体 化师资队伍管理制 度, 培养、认定、 激励政策到位 |
A* |
1.院校年度工作计 划和总结 2.工学一体化模式 推进实施方案 3.院校工学一体化 师资队伍管理制度 及运行材料 |
院校工学一体化师资队伍的建设成效显著 , 能支撑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建设工 作。 |
院校制定工学一体化师资队伍管理相关制度 ,涵盖 培养、认定、激励等方面。 |
一级指标 |
二级指标 |
三级指标 |
指标 类型 |
建设成果 |
指标描述 |
优秀 |
合格 |
A3.保障机制 |
B6.保障制度 |
C14.制定工学一体 化课程管理制度 , 开发、使用、评价 、优化标准明确 , 机制健全 |
A |
1.院校年度工作计 划和总结 2.工学一体化模式 推进实施方案 3.工学一体化课程 管理制度 |
院校制定工学一体化课程管理相关制度 ,标 准明确,机制健全 ,能保障工学一体化技能 人才培养模式建设工作。 |
院校制定工学一体化课程管理相关制度 ,涵盖课程 开发、使用、评价、优化等方面。 |
C15.落实产教融合 、校企合作 ,制定 产教融合、校企合 作管理制度 ,保障 产教融合、校企合 作贯穿人才培养全 过程的落实 |
A |
1.院校年度工作计 划和总结 2.工学一体化模式 推进实施方案 3.产教融合、校企 合作管理制度 |
1.院校制定产教融合 、校企合作管理相关制 度, 并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全面落实 ,有力保 障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 的落实。 2.工学一体化模式推进实施工作包含依托产 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工学一体化工作的内 容,科学合理、切实可行。 |
1.院校制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管理相关制度并组 织落实。 2.工学一体化模式推进实施工作涉及产教融合 、校 企合作相关内容。 |
A4.示范引领 |
B7.示范引领 |
C16.牵头或参与国 家技能人才培养工 学一体化课程标准 开发 |
B |
|
以组长/副组长校身份至少参与一个专业 ,或 者以组员身份参与2个专业国家技能人才培养 工学一体化课程标准和课程设置方案的开发 。 |
至少参与一个专业国家技能人才培养工学一体化课 程标准和课程设置方案的开发。 |
C17.在课堂建设 、 课程建设、专业建 设中形成特色与创 新, 产生辐射推广 效应 |
A* |
1. 课堂建设成果 (优秀/合格 )、 课程建设成果(优 秀/合格)、专业 建设成果(优秀/ 合格) 2.工学一体化院校 案例汇编 |
依据课堂建设标准、课程建设标准和专业建设标准开展工学一体化模式建设 ,形成特色与创新。 |
C18.在工学一体化 教师培养、综合职 业能力评价等方面 创新模式与路径 , 产生引领示范效应 |
A |
工学一体化院校案 例汇编 |
院校在工学一体化教师培养、综合职业能力 评价等方面创新模式与路径突出 ,在省部级 进行推广,并产生引领示范效应。 |
院校在工学一体化教师培养、综合职业能力评价等 方面有创新模式与路径研究 ,并在本地区产生引领 示范效应。 |
一级指标 |
二级指标 |
三级指标 |
指标 类型 |
建设成果 |
指标描述 |
优秀 |
合格 |
A4.示范引领 |
B7.示范引领 |
C19.积极承担乡村 振兴、国内外援建 、国际合作、社会 培训及服务等任务 |
B |
工学一体化院校案 例汇编 |
院校承担/参与乡村振兴、国内外援建、国际 合作、社会培训及服务等任务 ,贡献突出, 集体或个人获得相关部门的表彰 /表扬或服务 对象的好评。 |
院校积极承担/参与乡村振兴、国内外援建、国际 合作、社会培训及服务等任务。 |
说明:1.本标准所规定的“工学一体化院校”,指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管理的 ,依据《全国技工院校专业目录》开设专业,并应用工学一体化模式进行人才培养的 技工院校;
2.本标准所提及的工学一体化专业、工学一体化课程和工学一体化课堂 ,概念与要求符合《工学一体化专业建设标准 》《工学一体化课程建设标准 》《工学一体 化课堂建设标准》;
3.“指标类型”中,建设指标分 A*、A、B 三类,共19项,其中 A*为核心指标(6项) ,A 为重点指标(6项),B 为基本指标(7项); 4.“指标描述”中,优秀内容包含合格内容 ,不再重复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