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工作基本规范
教师应当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着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为履行教师职责,规范教学行为,明确教师在各教学环节中的职责与任务,保证教学工作正常有序地进行,提高教学质量,形成严谨的教学作风,实现教学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特制定本教师工作规范。
一. 教师义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教师应履行下列义务:
1. 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
2. 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院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
3. 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
4. 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5. 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
6. 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二. 教师职责
根据高等学校教师职务试行条例的要求,教师职责如下:
1. 助教的职责
(1) 承担课程的辅导、答疑、批改作业、辅导课、实习课、组织课堂讨论等教学工作(公共外语,体育,制图等课程的教师还应讲课)。经批准,担任课程的部分或全部讲课工作,协助指导毕业论文,毕业设计;
(2) 参加实训室建设,参加组织和指导生产实习、社会调查等方面的工作;
(3) 担任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或教学、科学研究等方面的管理工作;
(4) 参加教学法研究或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社会服务及其他科学技术工作。
2. 讲师的职责
(1) 系统地担任一门或一门以上课程的讲授工作,组织课堂讨论,指导实习、社会调查、指导毕业论文、毕业设计;
(2) 担任实训室的建设工作,组织和指导实训教学工作,编写实训课教材及实训指导书;
(3) 参加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社会服务及其他科学技术工作,参加教学法研究,参加编写、审议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4) 根据工作需要承担专业建设任务和课程建设任务;
(5) 根据工作需要协助教授、副教授指导研究生、进修教师等;
(6) 担任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或教学科学研究等方面的管理工作;
(7) 根据工作需要,担任辅导、答疑、批改作业及辅导课、实训课、实习课和指导学生进行科学技术工作等教学工作。
3. 副教授的职责
(1) 担任一门主干基础课或者两门或两门以上课程的讲授工作(其中一门应为基础课,包括专业基础课或技术基础课),组织课堂讨论,指导实习、社会调查,指导毕业论文、毕业设计;
(2) 掌握本学科范围内的学术发展动态,参加学术活动并提出学术报告,参加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社会服务及其他科学技术工作,根据需要,担任科学研究课题负责人,负责或参加审阅学术论文;
(3) 主持或参加编写、审议新教材和教学参考书,主持或参加教学法研究;
(4) 指导实训室的建设、设计,革新实训手段或充实新的实训内容;
(5) 根据工作需要负责主持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工作;
(6) 根据需要,指导硕士研究生,协助教授指导博士研究生,指导进修教师;
(7) 担任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或教学、科学研究等方面的管理工作;
(8) 根据工作需要,担任辅导、答疑、批改作业、辅导课、实训课、实习课和指导学生进行科学技术工作等教学工作。
4. 教授的职责
除担任副教授职责范围内的工作外,应承担比副教授职责要求更高的工作,领导本学科教学、科学研究工作,根据需要并通过评审确认后指导博士研究生。
三. 教师的职业道德
教师的职业道德,简称“师德”,其基本道德准则如下:
1. 热爱教育事业。教师应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坚决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勤勤恳恳地做好教学工作。
2. 热爱学生。教师对学生应有高度的责任感,关心学生成长,鼓励学生进步,学习上精心指导,生活上热情照顾,敢于严格要求,公正无私。
3. 为人师表。教师应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奉公守法,遵守纪律,热爱学校,关心集体,谦虚谨慎,团结协作,文明礼貌,举止得体。
4. 做好教学工作。教师对教学工作应满腔热情,极端负责,认真严肃,一丝不苟;勤于进取,精于业务;敢于改革,勇于创新;严格教风,严谨治学;掌握教学艺术,提高教学质量。
四. 教师的任课资格
所有任课教师,均应根据教育法规定获得高等学校教师任职资格证书,新教师一般需要经过一轮教学工作的助教经历方可独立开课。因师资紧缺,需要新教师提前取得任课资格的,新开课教师必须在专业组(教研组)或以上范围内试讲,经专业组(教研组)组织有关教师听课、评议,试讲效果良好者,经由有关系(部)提出申请,教务处审核批准方可。
已开课教师开设新课,应提前一学期向专业组(教研组)提出申请或接受系(部)下达的任务,填写开新课申请表,由系(部)审查新课教学大纲和教学实施方案(备课笔记,教学进度表,教学参考书等),确认具备开新课的条件,经主任批准,送教务处备案。
五. 学期授课计划
1. 教师下一学期的授课任务,由专业组(教研组)根据教学任务和教师具体情况,于放假前两周提出,经系(部)主任和教务处审查,教学副院长批准后,于放假之前,由教务处编排课程时间表并在网上公布。
2. 教师明确任课课程及班级后,必须根据学期教学进程表、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认真编制学期授课计划(含学期实训计划)。编制学期授课计划前应通过专业教学计划了解该课程设课目的、要求及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地位、作用。
3. 学期授课计划的编制工作应根据该课程的教学大纲进行。学期授课计划一般以2课时为单元,列出授课内容、教学方式、实训内容,明确使用的班级和授课周次、课时数、教具、课外作业题等安排,并注意留有节假日的余地。学期授课计划应于开课二周前交专业组(教研组)组长批准,系(部)主任审核后执行,并报教务处备案。学期授课计划一式3份,交教务处、系(部)各一份,教师自留一份。
4. 审批后的授课计划,不得轻易改变。如遇特殊情况必须调整的,由任课教师提出书面理由,经专业组(教研组)组长签署意见后,报系(部)主任批准,并报教务处备案。
5. 专业组(教研组)组长必须经常检查组内教师执行授课计划的情况,教师有义务随时向专业组(教研组)组长汇报授课计划的执行情况,各系和教务处每学期至少检查一次。
六. 备课
备课是教师走上讲台前必不可少的准备工作,是提高课堂讲授质量的前提,是上课成功与否的关键。
1. 教师接受教学任务后,必须深入钻研教学大纲,认真掌握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精心备课并编写好讲义。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明确本门课程在专业教学中的地位、作用及教学目的。
2. 精通本门课程的内容。精通是指不仅非常熟悉所教内容,并且深刻理解内容的本质,对内容融会贯通,并真正掌握内在联系,一门课能讲长,也能讲短,并能深入浅出。因此要求教师除熟悉本门课程的内容及难点,重点外,还要求掌握比教学要求更深入,更高层次的内容及观点。专业课教师还要阅读反映现代水平的国内外参考资料,以充实讲课内容,有实训的课程,教师对所开实训的原理、故障等有较深入的了解,并能熟练操作,写出有较高水平的实训报告。
3. 要明确本门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了解授课对象。在备课中,教师应认真思考和提出自己对这门课程教学的设想和安排,要提出通过本门课程的教学,学生必须掌握哪些基本知识和培养哪些能力,开学前制订出学期授课计划。
4. 备课时,教师应阅读多种多本参考书,不允许只按一本教材备课,要认真分析,组织好教学内容,写出讲稿。在讲稿中,除反映教学内容外,还应反映教师本人的教学方法,明确教学重点,掌握深度广度以及对学生课外学习指导。
5. 两人以上同时讲授同一门课程的,相互间应经常研究教学内容、交流备课心得、切磋教学方法。
6. 教师备课过程中,必须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广泛收集掌握与教学有关的资料,吸纳新信息、新技术,按照高职的教学特点和有关要求制定好学期授课计划,于开学前填写好学期授课进度表。
7. 教师应该按照“能力为主、需要为准、够用为度”的原则,合理处理教学内容,写出合格的教案。教案书写应按照教务处的要求,认真填写授课方案(2学时一个教案)。教师不得无教案上课。
8. 每门课上课前,教师至少应写出两周的讲稿。开新课的新教师,应在开课前备好本课程三分之一以上内容的教案,第十周之前完成本学期全部教案;讲旧课的教师,要在总结过去教学实践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对原教案进行补充更新。新上讲台或开新课的教师要写出讲稿。青年教师授课前应重新编写教案,中老年教师每两年重新编写教案。专业组(教研组)组长应在其开课前进行检查。在讲稿中,除反映教学内容外,还应反映教学方法及课堂教学组织。教师在备课中应指定与教学要求相适应的学习参考书,准备必要的练习题和思考题。
9. 教案必须紧扣教学内容,突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应用性,重视学生可持续性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合格教案的标准为:
(1) 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按照高职特点和因材施教的原则,精选、整合教学内容,注明必讲、删减和自学的各部分内容。做到学以致用,突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2) 广泛收集有关参考资料,及时吸收社会和科技发展的新成果、新技术、新信息,补充更新教学内容。
(3) 各章节目的明确,重点突出,详略得当,难易适度,难点、疑点既详尽透彻又深入浅出。
(4) 基本原理表述准确,举例结合实际,通俗易懂又具科学性,没有知识性的错误。妥善处理课程之间的衔接关系,避免不必要的重复。
(5) 了解学生相关知识基础和思维特点、自学能力,对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制订相应的措施。结合教学内容布置数量适当、难易适中的课堂练习、课后思考题和作业等。
(6) 注重实践教学环节,对电化教学、参观、社会调查、实训、实训、课堂讨论、习题课等教学组织形式,有明确的安排和说明。
(7) 任课教师应自觉准备好必要的挂图、幻灯片,录像带、表格或教具,并预做演示实训;积极采用多媒体教学,这也是备课的一项重要工作。
(8) 书写工整,文字图表清晰规范。
10. 备课以个人钻研为主,但专业组(教研组)应组织必要的集体备课,一般一个学期不少于二次。集体备课的主要内容是:课程的教学目的与要求;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教学重点、难点及处理方法;讲座的开设;如何进行期末复习等。公共课及技术基础课还应讨论如何尽量统一课程的考核,确定合适的课外作业量等。
11. 教师上课前应提前查看所任课程上课地点。
12. 任课教师应注意讲稿的积累和保存,在学期结束后应把学期授课计划、教案整理装订好,作为教学资料保存二年以备检查。在教学检查、教师业务考核时应向有关部门提供二年或二年以上时间的教案。
七. 课堂教学
讲课是教学的主要环节。建立主讲教师责任制,主讲教师要按照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及教学基本要求的规定,全面负责课程各个教学环节的实施。
1. 教师上课必须有教案,无教案不得上课。每次课通常应有:(1)组织教学;(2)检查和复习旧课;(3)讲授新课;(4)总结归纳、巩固新课;(5)布置练习和作业等完整的教学过程。
2. 任课教师是组织者和主持者,负有全面的责任,必须坚守岗位,认真组织教学和管理学生;教师必须起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3. 教师要教育学生遵守课堂纪律,注意自身的仪表、教态和表率作用;教师应言传身教,严格要求自己,严格遵守课堂纪律,要注意掌握分配好每一堂课的时间,严格按课程表上课,准时上、下课,不得迟到、早退,不拖堂,不漏课。
4. 教师不得私自调课、串课,不得擅自减少学时。必须按照排定的课程时间表上课,任何教师不得随意变动和调课。确需调课者,必须填报“调课申请表”,经专业组(教研组)组长、系(部)主任签上意见后,报教务处审批。
5. 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认真检查并记载学生的出勤情况,督促学生搞好教室内外的卫生,保持良好的教学环境,培养学生严谨的作风和优良的职业道德。
6. 教师上课要目的明确,组织严凑,做到基本概念明确,条理清楚,层次分明。讲究表述艺术,启发性强,重点突出,语言清晰流畅,生动简练,板书工整,图表规范。
7. 重视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改革与创新。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充分且有效地运用直观教具,模型演示、投影、幻灯、录像和CAI等辅助教学手段。
8. 教师应经常虚心听取学生意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9. 课堂讲授及教学方法基本要求
(1) 教学要突出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基础理论的教学要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概念以掌握基本常用的概念为限,以强化应用为教学的重点。专业课的教学内容要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各类课程都要精简理论的指导。
(2) 教师讲课时应做到概念准确,内容充实,重点突出,语言清晰流畅,循序渐进,层次条理清楚。教师对讲授内容应纯熟,中青年教师必须脱稿讲授。
(3) 讲课内容要少而精,要提高教学效率,不允许按教材“照本宣科”,要善于讲最重要的内容,讲必须要讲的内容,包括教师自己创新的内容,特别是教材中没有写出来的内容。
(4) 讲课要善于启发学生思维,一定不搞注入式,要教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5) 讲课的板书要整洁、有条理,备课时要作好计划安排,要通过板书给学生以良好的学风教育,并便于理解内容和复习。
(6) 要结合教学内容,合理、正确地应用教具和电化教学手段。
八. 习题(讨论)课和复习课
1. 习题(讨论)课是实践性教学环节之一,主要培养学生思维方法及运用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复习课是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弥补不足,综合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各门课程应适当安排习题(讨论)课和复习课并列入课程授课计划。
2. 习题(讨论)课和复习课教师均要认真备课,写出教案。习题(讨论)课要针对教学的重点、难点和疑点选择具有综合性、应用性和启发性的题目,注意培养学生独立钻研精神和创新的能力。复习课既要有系统性,更要突出重点,对学习中出现的疑难问题要重点复习。
3. 习题(讨论)课和复习课教师要认真组织,严格要求学生,注重培养收集信息、使用手册、计算、绘图等能力。习题课不是课堂作业,复习课不能上成自习课。
九. 辅导答疑
教师讲课后,每周应定期对学生进行辅导、答疑,还可对学生进行课外答疑。要善于指导学生,引导学生深入钻研,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每位教师首先自己有一套学习方法,然后根据课程特点和学生特点总结出学生如何学习本课程的方法。
1. 课外辅导答疑是为了解答学生在学习中的疑难问题,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必须加以重视并在课后深入班级做好辅导答疑。
2. 教师应认真做好课外辅导答疑。任课教师可采取定期和随堂相结合的课外辅导答疑方式,原则上,课外辅导答疑以个别答疑为主,以利因人施教,因材施教,要重视帮助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如学生存在共同的疑难问题,也可采用集体答疑的方式。
3. 采取启发式的答疑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其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及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治学态度。
4. 辅导中要注意指导学有余力的学生深入钻研;对学有困难的学生要耐心细致地加以重点辅导,帮助他们端正学习态度、树立信心、改进学习方法。
5. 辅导中要认真积累材料并注意收集学生意见和要求,不断总结经验,努力改进教学。
6. 未经教务处安排,教师不能占用学生自习课或课外活动时间进行课堂教学或上辅导课,以免加重学生负担。
十. 作业布置与批改
1. 作业布置与批改是检查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教师必须适当布置作业,认真、及时批改作业。
2. 任课教师在布置课外作业时,必须按教学大纲要求。合理地、适当地布置课外作业,一般要求每次课都有课外作业。
3. 教师可根据课程性质不同,采取大型作业、思考题、讲座题、计算题、调查报告、读书报告、课外实训等形式向学生布置作业,可以是书面的,也可以是非书面的。选题份量恰当,难易适中。
4. 教师布置作业要在备课时认真选题,选题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力求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各项基本功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及创造能力。
5. 任课教师必须及时和认真批改作业,各课程作业一般应全批全改,对于少数作业量较大的课程,由专业组(教研组)报经系(部)主任、教务处批准,可适当减少批改量,但不能低于作业量的二分之一。每次批改要认真严格,作业成绩一般占学生课程平时成绩的二分之一。
6. 批改作业应认真细致,对普遍性的错误,应在课堂教学或习题(讨论)课中进行讲评,指导学生掌握相关内容。
7. 对学生要严格要求,对不按时完成或完成过于草率、抄袭他人作业的学生,应批评教育并令其补交或重做;对认真钻研具有独到见解的学生,应给予鼓励宣传。
8. 对没有按时完成作业的学生,要及时教育,追缴或令其补做。做好上交作业情况和作业成绩的登记,学生每学期缺交作业达三分之一者,不准许参加期末考核,本门课程的学期总评按零分记载。
十一. 实训
1. 实训教学是课程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必须注重对学生的基本操作、观察能力、分析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训练或培养。按教学大纲的要求开出规定项目和容量的实训。
2. 实训由各系统筹安排,但是实训人员必须提前一周做好有关实训仪器设备的维护和添置工作,准备好材料和用品。
3. 任课教师必须按教学大纲的要求编写好实训指导书,在实训前印发给学生。上实训课前,应认真做好预做实训、检测仪器等准备。
4. 任课教师要会同实训人员认真指导学生理解实训方案,或自定实训方案,按操作规程进行操作、观察、测量,按要求写出实训报告。
5. 教师要认真审批学生原始实训记录,并根据学生从事实训的态度,实训完成情况和实训报告等从严综合评定实训成绩,一般按四分之一的比例计入课程总成绩。
十二. 实训(课程设计)
1. 实训是培养学生应用操作技能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各专业必须按教学计划的规定认真组织实施。通过实训使学生掌握专业(或相近专业)实际生产、管理方法及相关的操作应用技能,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严谨的工作作风,提高实践能力。
2. 实训指导教师必须按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课程的要求编写实训大纲(或课程设计指导书),在实训前印发给学生,作为指导实训(课程设计)的依据。
3. 实训指导教师应根据大纲的要求和教务处的课程安排制定切实可行的实训计划,认真备课,写出讲义。指导教师应提前一周将实训计划报实训部,同时报教务处。学院内进行的,应提前一周做好场地准备、仪器设备调配维护,备好有关材料;院外实训(或课程设计),各系应提前一周自行做好实训准备工作。
4. 实训要以实操为主,讲解为辅,理论为实操服务,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操作技能。
5. 实训指导教师要认真进行实训动员,讲清实训的目的、任务、内容、具体安排及纪律要求,进行安全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
6. 实训教师必须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模范遵守实训的规定,并定期检查学生的实训日记。
7. 实训指导教师要督促学生写好实训报告,严格考核学生的实训操作过程、操作技能和实训成果。
8. 集中实训(含课程设计)单独评定成绩。其成绩依据平时表现(综合出勤、实训表现、实训日记评定),实训操作过程的操作技能的考核及实训成果综合评定。其中平时表现、操作技能考核、实训成果(报告)各占总成绩的10%、70%、20%。
凡无故缺勤三分之一及以上的学生,实训成绩按不及格处理。
十三. 实习
1. 实习包括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是使学生在生产、管理和工程环境下,进行专业实践的重要教学环节,各专业必须按教学计划的规定认真组织实施。
2. 实习指导教师必须编制实习指导书,合理安排实习内容和日程。对分散进行的实习,编排好实习小组,指定小组负责人。
3. 实习地点应按照就地、就近、对口的原则选择,学院外进行的实训,指导教师要与接受单位加强联系,教育学生严格遵守有关规章制度,树立良好的形象,并要合理编制预算,按章开支。
4. 指导教师要进行实习动员,使学生明确实习的目的、任务、内容、纪律要求和具体安排等,进行安全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
5. 对远离市区当天不能返校的集中实习,指导教师要与学生同吃、同住。在指导实习的同时,联系实际做好育人工作,做到有安排、有要求、有检查、有落实。
6. 指导教师应定期检查学生的实习日记,对无故缺席的学生,要认真记清情况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批评教育;要求学生认真写出实习报告,并认真审阅。
7. 指导教师应要求学生认真写出实习报告,并认真审阅。
8. 学生的实习成绩单独评定。综合实习表现、实习日记、实习报告综合评定。其中实习表现、实习日记、实习报告各占总成绩的30%、30%、40%。对实习缺勤三分之一或缺少实习日记或未完成实习报告者,实习成绩以零分记。
十四. 毕业设计(调研、考察报告)
1. 毕业设计(调研、考察报告)是学习过程中的综合性应用环节,也是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基本原理和技能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进行专业基本训练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各专业要按教学计划要求,密切结合地方实际,精心设计、精心指导、严格要求、认真实施。
2. 毕业设计(调研、考察报告)的准备工作应在前一学期完成。题目的选取应从培养目标出发,尽量结合地方实际,份量适当、过程完整、知识覆盖面广,且学生经过努力在规定的时间内可以完成。毕业设计必须一人一题(含参数不同),调研、考察报告可多人一题,每人负责不同的方面。
3. 指导教师一般应由具有较丰富实践经验的中级职称以上教师担任,能力突出的助教可在老教师的指导下,担任部分指导工作。指导教师必须编好毕业设计指导书,准备好有关资料。
4. 对在院内进行设计的学生,指导教师每天至少到班组辅导两次;指导调研、考察报告的教师也要与院外的学生进行定期的联系和检查(每周不少于一次);做到对各阶段进度、质量和学生到位情况心中有数。指导要采用启发式的方法,注重学生独立工作能力和应用技能的培养,使学生掌握资料查阅、整理和使用工具书的方法,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认真踏实的工作作风。
5. 各专业成立由指导教师和专家组成的毕业答辩小组,负责本专业学生毕业设计的答辩和成绩评定工作。
6. 毕业设计(调研、考察报告)单独记载成绩。综合平时表现(15%)、答辩成绩(35%)、设计成果(调研、考察报告)(50%)三方面进行评定。按优秀、良好、中、及格、不及格记分。一般优秀成绩控制在学生总数的20%以内为宜。原则上学生实际参加设计(论文)时间少于规定时间2/3以上者,按不及格处理。
7. 每届毕业生的优秀设计成果(调研、考察报告),指导教师应交系兼职档案员收存归档。
十五. 考核
1. 考核是为了评价、鉴定学生的专业能力,重点考核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核是为了了解教学效果,激励学生认真学习,督促学生全面、系统地复习的重要手段。任课教师必须认真组织实施考核。
2. 考核可以采取笔试(实行开、闭卷等方式)、口试、答辩、论文、现场测试、操作等多种形式,按授课计划,经系(部)主任审批后,报教务处备案。
3. 期末考核采用笔试的,由教务处统一安排,考场和监考教师报教务处统一协调,要求每门课程的任课教师出A、B、C三套试卷,第十四周前把附有标准答案,标明考试方式的命题交专业组(教研组)长审核签字,由系(部)汇总,于第十五周前交教务处。其它考核各系(部)安排。
4. 考试的考题应能正确反映教学大纲要求,真实地测试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题要有一定的信度和区分度,难易要适中。
5. 学生成绩的评定,综合课程的平时成绩(作业、实训等)和期末考核试卷成绩确定。
6. 学生成绩的评定应从严掌握,理想的学生成绩分布应接近正态分布。凡无故缺课、或缺作业1/3以上者,经任课教师认定,教务处备案认可,不得参加期末考试,课程总成绩以零分记。
7. 任课教师应认真填写教学质量分析表,专业组(教研组)长抽查考卷评阅情况。